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1 15: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将诗歌比喻成银河,那么李白的诗必定是其中最耀眼、闪亮的星。在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思,亦能寻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我们能找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样奇伟瑰丽的独特想象,也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典型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去寻找余光中笔下那个“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半便是个盛唐。”的诗仙——李太白。【板书:李白】
二、诗人介绍
知人论世,对诗人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互相补充,再ppt展示。
三、解题
齐读诗题,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题含义,谈一谈,李白在写下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1:这是一首写给王昌龄的诗,龙标是个地名。
生2:王昌龄被贬了,作者写了这首诗,所以心情应该是沉重的。
师:那题目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异乡的他。
师:所以你觉得此时的作者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对他的同情吧。
师:那我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再读一读题目。
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板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师: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开元27年,贬放岭南,
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四、朗读诗歌
透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写给被贬友人的诗歌。有同学说,题目透露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那么诗歌内容是否能应证我们的这种猜测呢?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诗歌,去品读李白对友人那藏于文字背后的深情。
1、听范读。仿读。
2、个别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朗读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综合评价。
3、学生齐读。
五、内容解读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分句解读
(1)杨花落尽子规啼
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有的景物描写其实都是为抒情做准备。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么这句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生:杨花、子规、
师:作者第一句就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是杨花?子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选取这两种景物入诗开篇?
生:杨花是柳絮,看到柳絮飞落,随风飞舞,李白想起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被贬,离开京城,贬到湖南,就如同这飞絮离开枝头一般。
师: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凄凉的。柳絮的飞落,最终陷入污淖。想着朋友的遭遇,李白的心情也很伤感。
师:谁懂得“子规啼”里的意义?
生:子规就是杜鹃,杜鹃啼叫会流血的,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师:补充“望都啼血”的典故——望帝杜宇心系子民,死后仍然不愿离开,化作一只杜鹃鸟,日夜悲啼。李白这里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愁思。“杨花”漂泊无定,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闻道龙标过五溪
师:五溪是什么?
生:五条溪流。意思是,要去龙标要过五条溪。
师:“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讨论)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明月在诗歌中经常出现,我们一起来背背与明月有关的诗句。【ppt展示部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历来有明月入诗的传统,而诗中,明月作为思念的表征已经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上,作者在诗中写到“我寄愁心与明月”作者寄托的是什么呢?
生:是对友人的思念。
师:那愁心就是思念?那为什么作者不写我寄思念与明月?大家再思考一下,愁心还包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推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从这句诗在抒情方式上开始有了变化,由前两句的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
(4)随君直到夜郎西
“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3、诗歌有眼睛,它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它就可以明白主旨,帮助理解诗歌,如果要从诗中选一个词作为这首诗歌的眼睛,你会选什么?
明确:愁
六、手法总结
1、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2、借景抒情
七、拓展延伸。
“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版本为“随风直到夜郎西”,你们觉得两个有何不同?
讨论:“君”指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抒情对象很明确,好像自己的心停在明月上,时时刻刻看着李白,有着一股关切与不安;“风”是触摸不定,“随风直到夜郎西”更见李白的浪漫情怀,他与李白相隔千里,无法目送,看到明月就托付明月寄愁,听到风声,心中愁死又起,就托风寄愁。也就是说,眼前的任何景物都可能会触发起他的愁心,无时无刻不想念他的朋友。
八、作业布置
九、课堂小结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也照在了我们的心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说道: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读诗,可以让我们穿越千年,与古人共喜悲。读诗,可以让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交流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捧一诗卷,在诗卷中丰富自己,寻找自己。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
友人前途未卜的漂泊之感
子规
对友人被贬遭遇的悲痛之意
明月
远行荒蛮之地的思念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