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感受语言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热情。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在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画了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
分析法
交流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程序: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一、
导入
雨,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在古代文人笔下,雨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那么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
初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1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2段:写春雨;第3段:写夏雨;
第4段:写秋雨;第5段:写冬雨;第6、7两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喜雨(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5)绘雨(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
第三部分:(6—7)赞雨(爱恋而渴望)。
再读课文,具体分析
1、整篇文章,作者写了几幅和雨有关的图画?具体分析。
“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春雨图”,(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图的?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
柔软
春雨绵绵
娇媚
驱走冬天
改变姿容
透明
教师小结:作者在写春雨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通过描写春雨滋润后万物的情态来写的。在表现手法上属于侧面烘托,赞美了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巨大变化,极富生机与活力。(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
热烈
夏雨倾盆(下得急、猛、大)
丰满大地
展示诱惑
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多媒体展示:
端庄
沉静
秋雨轻轻(下得突然)
倾诉
沉思
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
轻
深情
教师小结:古人有“自古逢秋悲寂寥”之感,但是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而是在一种成熟、金黄的背景下,展现了秋雨的伟大。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体展示:
自然
冬雨透明干巴(下得少)
降临温暖
带来蜜情
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品味语言
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以“春雨图”为例,试找一处说说看?
写树:“每一颗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视觉)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表现了春雨过后树的青春与活力。
写水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视觉)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的形象生动。
(视觉)
写小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听觉)
明确: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写空气:“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嗅觉)
明确: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总结:作者写作春雨图时,主要运用拟人、比喻、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手法,交代了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悟(体会主旨)
1、如果把“雨的四季”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为什么?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雨的四季的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与渴望,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作业
写作
题目: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层示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