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随堂检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 随堂检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1 05: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电荷—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随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何值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为正值
C.物体带电荷量为,这是因为得到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
2.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大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C.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3.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4.如图所示,用带有正电的带电体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则( )
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B.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C.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的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D.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因为带电体A没有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
5.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
B.三种方式都产生了新电荷
C.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都要求接触,而感应起电不需要接触
6.将两只充气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放在绝缘水平面上,关于两只气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弓
C.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7.一个带电棒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金属箔片先闭合而后张开,这说明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D.不带电
8.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9.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顿牟”指玳瑁的甲壳,“掇芥”的意思是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物体。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发生“顿牟掇芥”时,两者可能的带电情况是( )
A.玳瑁壳带正电,芥子带正电 B.玳瑁壳带负电,芥子带负电
C.玳瑁壳带正电,芥子不带电 D.玳瑁壳不带电,芥子不带电
二、非选择题
11.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0 μ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0 μC的净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净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
(电子质量me=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1 μC=10-6 C)
12.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错误;正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为负值,选项B错误;元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为,这是因为得到了个电子,选项C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值为,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选项D错误。
2.答案:C
解析: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大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不符合题意;元电荷的值通常取,选项B不符合题意;元电荷是基本的电荷量单位,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选项C符合题意;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静电感应使A部分带正电,B部分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大小总是相等的。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故只有D正确。
4.答案:C
解析:带正电的带电体A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发生静电感应,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箔张开,故ABD错误,C正确。
5.答案:B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了转移。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接触起电为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ACD不符合题意;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B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分析气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两只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因摩擦起电带同种电荷,所以气球相互排斥。故选C。
7.答案:B
解析:因验电器的金属球带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说明了金属箔得到电子,将正电荷中和,带电棒带的是负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后又张开是因为验电器小球的一端将更多的负电荷传导给了金属箔一端,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张开,故B正确。
8.答案:A
解析: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等于e,A错误,B正确;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C、D正确。
9.答案:B
解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验电器的上端应带上与小球异种的电荷,而验电器的箔片上将带上与小球同种的电荷,选项A、C、D错误,B正确。
10.答案:C
解析:两者相互吸引时,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选项C正确。
11.[解析] n1==个=2.0×1014个。
人身上聚集的电子个数n2==个=3.0×1014个。
由于人身上多了n2个电子,他的质量增加m=n2me=3.0×1014×9.1×10-31 kg=2.73×10-16 kg。
12.[答案] 2.0×1014个 3.0×1014个 2.73×10-16 kg
[解析] (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5 000 s。
[答案] (1)5×107个 (2)5 00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