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简单机械与功
第1节
杠杆(第2课时)
课堂笔记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这个杠杆就处于____________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
=
×
。
二、杠杆有三种基本类型:
1.
当L1>L2时,F1__________F2,为___________杠杆,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2.
当L1、___________等
3.
当L1=L2时,F1_________F2,为___________杠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时训练
A组
基础训练
1.
(温州中考)晾晒三条相同的湿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让衣架保持水平的是(
)
2.
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杠杆在正常使用时能够省力的是(
)
3.
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最合适(
)
4.
如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杆A′B′C′在起作用。对两个杠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ABC和A′B′C′都是省力杠杆
B.
ABC和A′B′C′都是费力杠杆
C.
ABC是省力杠杆,A′B′C′是费力杠杆
D.
ABC是费力杠杆,A′B′C′是省力杠杆
5.
如图为工地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人抬起车把时,车体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关于这个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时更费力
B.
砖头的位置远离车轮时抬起更省力
C.
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
D.
图中拉力F大于重力G
6.
(荆州中考)下面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欲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B.
图乙中,在A点用力拉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C.
图丙中,若杠杆左端钩码向左、右端钩码向右各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下沉
D.
图丁中,当F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力一半时,可以使杠杆平衡
7.
(南京中考)如图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为固定转轴,A处连接着石球,脚踏杆的B处可使石球升高,抬起脚,石球会落下去击打稻谷。石球重50N,不计摩擦和杆重。
(1)脚沿与杆垂直方向至少用力F1,才能将石球抬起。F1的力臂为____________m,此时舂米工具是一个____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F2为
N,才能将石球抬起。F2和F1的大小关系为F2
F1。
8.
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杠杆上的刻度均匀。
(1)如图甲,若不挂钩码时,出现杠杆右端下沉,应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时也要选择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已经平衡,若将杠杆两侧所挂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3)三次实验数据见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杠杆
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
2.0
0.1
2
1.5
0.1
1.0
0.15
3
2.0
0.15
1.5
0.2
(4)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右侧钩码,沿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左侧钩码的拉力作为阻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为动力,此时的杠杆是____________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请在图乙中画出此时拉力F的力臂L。
9.
脱脂人发具有在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将质量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指针固定在木框上A点(可自由转动),脱脂人发固定在木框上的B点和指针上的C点,又将轻弹簧分别固定在C、D两点,再配上刻度盘,就构成了简易“湿度计”,如图所示。“湿度计”工作时,金属指针即为杠杆,该杠杆是____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其支点是____________
(填“A”“B”“C”或“D”)点。阴雨天时,指针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偏转。
B组
自主提高
10.
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两车的质量相等
B.
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
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
D.
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
11.
如图甲所示,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
A.
5N
B.
10N
C.
20N
D.
40N
12.
如图,杠杆AB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杆,可绕固定点O转动。在木杆的B端竖直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重物G,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细绳拉着。已知OA=1.0m,OB=0.4m。请在图上作出细绳的拉力的力臂L,细绳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N。(木杆、细绳所受重力不计)
参考答案
第1节
杠杆(第2课时)
【课堂笔记】
一、1.
平衡
2.
F1
L1
F2
L2
二、1.
<
省力
开啤酒瓶的起子
撬棒
2.
>
费力
镊子
钓鱼竿
3.
=
等臂
天平
定滑轮
【课时训练】
1—5.
BDDCC
6.
C
7.
(1)1
省力
(2)20
大于
8.
(1)左
可以直接读出力臂(或“便于测量力臂”)
(2)逆时针
(3)F1L1=F2L2
(4)省力
如图
9.
等臂
A
右
10—11.
CB
12.
如图
8第5章
简单机械与功
第1节
杠杆(第1课时)
课堂笔记
认识杠杆
1.
杠杆的定义:如果一根硬棒在____________
的作用下,能够绕着_____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能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表示;能使杠杆转动的力称为____________,用
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为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表示;从支点到
作用线的距离称为
,用L1表示;从支点到____________
作用线的距离称为____________,用L2表示。
课时训练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杠杆就是一根硬棒
B.
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
C.
阻力臂就是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D.
杠杆的支点可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两端
2.
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于一个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下施力空间。当拔起图钉时,将图钉看作杠杆,其支点为(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3.
如图所示的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F所对应的力臂最长的是(
)
4.
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A.
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
B.
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
C.
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
D.
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
5.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
)
6.
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橘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
A.
苹果的重力
B.
橘子的重力
C.
杆对橘子的支持力
D.
苹果对杆的压力
7.
(温州中考)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点施加压力,将订书针钉入M点下方的纸张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
)
8.
如图中的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桨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成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的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
)
9.
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所示是用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B.
茶杯对手指的压力是阻力
C.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D.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10.
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____________点。
11.
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所示,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点,动力作用点在
点处,阻力作用点在
点处。
12.
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填“A”“B”或“C”)。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1。
13.
(广东中考)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通过支点O撬起石头,画出石头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力F的力臂l。
B组
自主提高
14.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将油桶推上台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不能看成杠杆,因为油桶是圆的
B.
这不能看成杠杆,因为没有支点
C.
这可以看成杠杆,因为满足杠杆的所有条件
D.
这可以看成杠杆,支点就是横截面的圆心
15.
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和力臂L2对应的力F2。
参考答案
第5章
简单机械与功
第1节
杠杆(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
力
固定点
2.
支点
O
动力
F1
阻力
F2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课时训练】
1—5.
DDCDD
6—9.
DABC
10.
A
C
11.
A
B
C
12.
C
如图
13.
如图
14.
C
15.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