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07: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经历。
2.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3.了解朦胧诗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中国的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对于昌耀写于1962年8月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色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5年毕业于河北省荣军中学。1950年参军,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曾参加朝鲜战事,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1957年定为右派。1979
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1952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作者简介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诗人舒婷、北岛、顾城、寒露、梁小斌、食指、江河、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朦胧诗的代表作品有《回答》、《致橡树》、《一切》等。
补充资料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
补充资料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
题目解说
文章分为二部分:
1.写了太阳、雪峰、山海、石砾等意象,表现出自然之美;
2.写出了小蜘蛛的出现使作者认识到了众生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层次结构
1、全诗两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第一小节写登山的体验,第二小节抒发登山的感受。
文本研读
2、作者从哪些侧面描绘了“峨日朵雪峰之侧”?
文本研读
(1)“小心地探出前额”的举动,侧面描写海拔之高;
(2)“我”的视觉: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3)“我”的听觉: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
(4)“我”听到“石砾”后猛然惊觉的本能:将“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3、开篇语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请赏析。
文本研读
“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
(1)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2)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3)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4、请赏析作者写意象“蜘蛛”的用意。
文本研读
作者有意用这个小小的“蜘蛛”意象与前文“我”的成就形成对比,意在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这种成就感一落千丈——比人弱小千万倍的小得可怜的生命尚能攀援至此,号称万物之灵长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而为此沾沾自喜呢?同时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这首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峨日朵和岩壁的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美。
中心思想
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讽的表现手法。
深度反讽是诗人昌耀在冷寂沉闷中掺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又兑进机智和幽默的结果,是他终于在时代之上占稳了自己的高度后豁达的心智和洒脱的情怀的结晶。这样的反讽当然不只是昌耀诗艺的体现,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标记和明证。
艺术特色
2、运用视听结合,画面壮阔。
如描写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用了一个婉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来表现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喊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这种视听合一的手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不但引发读者生理上的紧张,也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感。
艺术特色
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瞻前顾后,稳扎稳打,共同奋斗,生态环境定会持续好转。
B.—段时间以来,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漫精品层出不穷,精致细腻的视听呈现和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中承载着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精神。
C.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多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D.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小试牛刀
C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神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这句诗揭示了神女内心不为人知的悲凉。
B.诗歌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丰富的含义,其中,“各色花帕”和“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含义相同,“远天的杳鹤”和“春江月明”含义相同。
C.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观察角度新奇、构思巧妙。对于困扰人们儿千年的妇道妇德的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另辟蹊径。
D.“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等描写以动作传情,赋予诗歌极强的抒情性;而“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等描写则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2)请结合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1)B;
(2)诗人不赞成神女在寂寞痛苦中等待、挣扎,为了所谓名节而牺牲一生的幸福。诗人认为,与其做毫无意义的展览品,不如步入世俗生活,放弃以往,重新寻找爱情,这才是幸福。诗人对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质问,体现了当代女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
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对人性复归的呼唤。
3.某重点中学校报《四月风》有一个读书栏目《好书推荐》,请你在下面的书目中选取一本进行推荐,写一段该书的推荐语。不超过150字。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女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繁星·春水》
示例:我推荐《傅雷家书》。本书主要收集了傅雷给在国外求学的儿子傅聪的书信。这些书信涉及文学、艺术、人生等很多问题,能够给人启迪。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该书感情纯真、质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读之令人动容。
解析:给某一本名著写一个推荐语,目的是让读者对此书有所了解,需要先明确是哪一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看点,然后叙写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要求概括全面,内容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