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07: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祝福》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老舍
《百合花》
善良腼腆、舍己为人的通讯员
《哦,香雪》
淳朴自尊、阳光向上的香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委曲求全、嫉恶如仇的林冲


鲁迅
没有春天的女人
学习目标
1.赏析人物形象。
2.体会反封建主题。
3.致敬新时代,家国共成长。
性格品质
塑造方法
模块一
文本精读
合作探究
赏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方法?
人物品质
勤劳
善良
质朴
顽强
愚昧
落后
塑造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细节
侧面描写:其他人物衬托
环境烘托(社会环境)
想活、能活却又
活不下去

模块二
虚心涵咏
研讨主题
谁将祥林嫂逼上绝路?
(人物
环境)
人物
鲁四老爷
四婶
柳妈
婆婆、大伯
鲁镇其他人(男人、女人)
“我”
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
?她满足于做稳了奴隶的地位。
?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
出逃、抗婚、捐门坎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
礼教吃祥林嫂
◆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中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只求生能存命,死能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地拒绝。
——鲁迅
作品最大的写作技巧在于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巧妙设置于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年俗活动之中,并对其大肆渲染。这种年俗活动在文中被称作——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情节发展与祝福密切关联。
?深化反封建主题。
小说描写“祝福”场面作用?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残酷的社会环境,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丁玲
《祝福》呈现的文化批判
封建思想
民族劣根性
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模块三
温故知新
拓展延伸
冷漠
麻木
愚昧
闰土
自私
狭隘
势利
杨二嫂
阿Q精神胜利法
自嘲
自我安慰
在假想中克敌制胜
2010年1月30日
一位年轻的母亲,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春运母亲
巴木玉布木
2021年1月22日
年轻母亲甜美的笑容,依旧笃定的目光。
她说:
“无论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乡村振兴
美丽蜕变
光明时评(节选)
以巴木玉布木为典型代表,一些贫困地区的女性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苦难。家境贫困加上传统思想的偏见,使她们得不到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迫于生计,她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身为女性,她们却从事着跟男性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往往还要同时承担生育和抚育孩子的重担。
尽管《孩子,妈妈带你回家》这张照片感人至深,但它并没有直接改变主人公的命运。11年来,人们甚至完全不知道她是谁、身在何处。作为普通人,他们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照片等新闻报道可以记录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命运,帮助他们走进公众视野,使他们被看见、被知晓。然而,照片只能定格一瞬间,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却很漫长。仅有读者的感动和网络热搜,当舆论热潮退去之后,他们还是难以摆脱困境。要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还是要依靠机制化、制度化的政策安排,依靠公共政策的持续发力。
巴木玉布木生活和命运的改变,仅仅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随着国家“精准脱贫”战略的强力推进,随着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完善,过去8年,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无数"春运母亲"不再被生计重担压弯脊梁,无数孩子也不再颠沛流离,得到了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国农民
是了不起的!
生逢其时,奋斗其时!
生逢盛世,不负盛世!
大江流日月,慷慨歌未央。
今日之中国,富强民主;今日之中国,开放包容;今日之中国,文明和谐!盛世中国,如你所愿,如我所愿,如中国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愿我们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
课后作业
以“祥林嫂,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5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
要求: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