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刘胡兰 课件+教案+生字讲解+素材(37+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刘胡兰 课件+教案+生字讲解+素材(37+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1 18:04:18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18 刘胡兰








部首:文 结构:左右
组词:姓刘 刘海儿
形近字:浏
造句:
笔顺:







liú
左宽、短,右窄、长。左部第四笔是长点。
妹妹剪了一个很好看的刘海儿。

边音
笔顺:
mín
部首:乛 结构:独体
组词:人民 民兵
形近字:泯
造句: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笔顺:
fǎn
部首:? 结构:半包围
组词:反对 反面
形近字:返
造句:
父母反对我们经常玩电脑。
首撇平,第二笔为竖
撇;捺伸展,稳住重心。








笔顺:
cūn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农村 乡村
形近字:材
造句:
这个村子盛产木材。
平舌音








“木”左伸右缩,捺改
点;“寸”竖钩直挺有力。
笔顺:
bèi
部首:衤 结构:左右
组词:被动 被子
形近字:披
造句:
雪姑娘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又”横撇短、捺长。








笔顺:
ɡuān
部首:丷 结构:上下
组词:关灯 关心
形近字:夫
造句:
牧民每晚都会检查羊圈门是否关好。
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在横中线下侧,撇、捺要写舒展。








笔顺:
dào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知道 道理
形近字:首
造句:
沿着这条街道走到头,你就能看到我家了。
“首”字略瘦长;“辶”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捺要长。








笔顺:
bīnɡ
部首:八 结构:上下
组词:士兵 兵器
形近字:乒
造句:
打乒乓球是士兵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上部末横宜长;下部撇、点收笔平齐。








后鼻音(共3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选课件
二年级上册
18 刘胡兰
助读资讯
刘胡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2年出生,10岁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后因叛徒出卖,于1947年1月12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壮烈牺牲。
liú
pài
lán
bèi
xuè

bīnɡ
xiě
tǐnɡ
字词识记
shā
liè


















左右结构

半包围
独体





上下结构



主体居左半格,末笔斜行钩出,钩部超出上部。
mín

独体
部首:
结构:
书写指导:
上宽大,下窄扁。长横写得稳当,下部的撇、点左右呼应。
bīnɡ

上下
部首:
结构:
书写指导:

1947年1月12日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刘胡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因为她(
),被敌人杀害。
不肯说出村里的
共产党员
刘胡兰被捕
敌人威逼利诱
刘胡兰宁死不屈
毛泽东评价
刘胡兰壮烈牺牲
事情发展的顺序
人物
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
1947年1月12日
课文品读
时间
环境
地点
衬托人们当时沉重的心情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金钱收买
(手段)
不告诉你们
(态度)
坚决
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语言威胁
(手段)
还是不说
(态度)
比较刘胡兰的两次回答,有什么不同?
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我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
态度更坚定
语气更强烈
手段残忍
神态
敌人从刘胡兰口中什么都没有得到,恼羞成怒,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毒打
(手段)
一点也不动摇
(态度)
英勇不屈
比喻句,形容坚定
随时为党献身
视死如归
手段越发疯狂
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死亡威胁
(手段)
坦然面对
(态度)
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不等敌人动手,自己英勇赴死
既写年纪小,又表达对她的惋惜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评价了刘胡兰的牺牲精神,赞扬了她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的品格。她生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代表
了人民群众的美好品质,她的一生是为革
命而奋斗的一生,她为党和人民而死,她的死是光荣的。
为什么毛泽东会这样评价她?
→不知道→还是不知道→钢铁铸
成→迎、踏、走
→收买→威胁→毒打→死亡威胁
不怕牺牲
勇敢
坚强
板书设计
敌人:收买 威胁 打 铡死
刘胡兰:大声 愤怒 不动摇 牺牲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年仅15岁的刘胡兰被捕后,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主题
拓展发散
丈→( )→( )
又→( )→( )
天→( )→( )
丘→( )→( )
一、添两笔,变新字,再组词。
课堂练习

刘海儿

反对

关门

当兵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要杀要砍由你们。
①自,从。 ②原因。 ③顺随,听从。
2.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
①为正义和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②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敌人用钱收买她,用枪毙威胁她,把她打得鲜血直流,铡死民兵吓唬她,都不能使她屈服,她像钢铁一样,愤怒地回击敌人,从容地走到铡刀面前。
课后习题
“收买”的意思是用钱财或其他的好处笼络人,使受利用,在文中指敌人想用一百块钱让刘胡兰说出谁是共产党员。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

“威胁”的意思是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在文中指敌人用枪毙刘胡兰的说辞想逼她说出谁是共产党员。
◇ 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

“牺牲”的意思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在文中指刘胡兰为了革命失去了生命。
◇ 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的
感受。
2.完整观看《刘胡兰》影片。
课外练习18 刘胡兰
教学目标
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生字,会写“年轻、村子”等5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体会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重点)
3.能说出刘胡兰的英勇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生字,会写“年轻、村子”等5个词语。
2.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书法作品。
导语:这幅作品是毛主席为一位英雄写的,她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她?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一位英雄人物——刘胡兰。
2.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刘”和“兰”的声母都是l,不是n。“刘”是极为常见的姓氏,可以结合班上的刘姓同学来识记。“兰”可以用“八一下加二”的口诀帮助识记字形。
3.教师讲述刘胡兰的相关信息。
刘胡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2年出生,10岁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后因叛徒出卖,于1947年1月12日壮烈牺牲。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范读。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在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5.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难读的字,读给同学听。随后教师出示词卡,请生领读。
6.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读准字音。“刘、兰、拉、烈”的声母都是l,可归类记忆。“兵、挺”是后鼻音,“杀”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被、拉、挺、烈”等字。
②“派、血、兵、杀”的字形较为陌生,可以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它们的字义与战争的关联性较强,可以结合相关情境进行理解。
(3)多音字辨读。
血:它虽然有两个读音“xuè”和“xiě”,但字义完全相同,只是“xiě”这个音多用于口语,多单独使用。
巧记:流一点点血(xiě),有一腔热血(xuè),事实血(xiě)淋淋,血(xuè)债不忘却。
7.出示两组文中的陌生词语,指导理解。
(1)第一组: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员、叛徒、烈士
教师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内形势,简单交代这几种身份各自代表的含义。
(2)第二组:收买、威胁、牺牲
这组词语描述了刘胡兰与敌人的斗争过程和结局,可以用“拉拢、吓唬、去世”这些意思相近但学生有所接触的词语来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三、练习写字,当堂评议
1.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仔细观察,“刘、村、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刘”是左宽右窄,“村、被”是左窄右宽;“民、反、关、兵”笔画较少,书写要舒展;“道”末笔的平捺要写得流畅。
2.教师指导写法和笔顺,学生练写。
3.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后,学生再次练写。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胡兰牺牲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她为什么会被敌人杀害?
2.引导学生将两个问题连起来,表述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因为她坚决不肯说出村里谁是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在云周西村的庙门口广场上。
3.默读,批画,梳理课文层次。
过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掌握,那么请大家再快速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具体划分层次。
第1自然段:写因叛徒出卖,刘胡兰被捕。
第2、3自然段:写敌人威逼利诱,刘胡兰宁死不屈。
第4自然段:毛主席写挽词,高度赞扬刘胡兰。
4.自读课文,感受刘胡兰的光辉形象。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体会她的革命精神。
3.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回顾、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词语认读,能联系新词说说敌人和刘胡兰各自的言行举行。
过渡:敌人步步紧逼,刘胡兰没有退后丝毫,最终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她的英勇行径让人钦佩。让我们再次走进刘胡兰的悲壮故事,感受她的伟大形象。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2.抓住“阴沉沉”一词,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阴沉沉”描写了当时的天气环境,也衬托出人们当时沉重的心情。
预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天气阴沉时,人的心情也往往受到影响,变得低落。这种感受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成了环境描写。
3.指导朗读。
朗读的语气应缓慢、低沉,符合“阴沉沉”的天气氛围,营造出英雄被捕的悲壮感。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敌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刘胡兰说的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刘胡兰与敌人几个回合的斗争?最后结果怎样?
3.讲解第一回合斗争。
出示第2自然段第1、2句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思考:敌人打算用什么收买?刘胡兰的回答是什么?她真的不知道吗?她为什么这样回答?她说这话的心情怎样?
4.讲解第二回合斗争。
出示第2自然段第3、4句话,学生自荐分角色朗读。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敌人用什么威胁?刘胡兰的回答是什么?对比前一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这次多了“愤怒”和“就是”两个词,重复了一遍“不知道”。
5.讲解第三回合斗争。
(1)出示第2自然段第5、6句话,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抓住“恼羞成怒”“鲜血直流”和“钢铁铸成”,引导学生理解敌人的手段越发残忍和刘胡兰的意志越发坚定。
过渡:刘胡兰经历了敌人的收买、威胁和毒打,丝毫没有屈服。敌人的态度会转变吗?刘胡兰的命运最终会走向何方?我们继续学习第3自然段。
6.讲解第四回合斗争。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教师进行简要讲述。此时的地点发生了转移,从“庙里”来到“庙门口的广场上”,敌人的行为更加残暴。
(2)出示第3自然段第2、3句话,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3)教师领读第3自然段第4、5句话,引导学生圈画句中的动词,探究人物主动赴死的英雄气概,品味“才”字透露出的情感倾向。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教师适时提问:毛主席题写了什么挽词?
2.出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挽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毛主席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3.结合挽词,再次体会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抓住“四个回合”,按照“收买→威胁→毒打→死亡恐吓”的顺序,讲述刘胡兰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2.引导学生体会刘胡兰的高尚品格,抒发对刘胡兰的敬佩之情,做口头表达训练。
3.课后观看刘胡兰相关影视作品,或其他抗战小英雄的影视作品。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刘胡兰》这篇课文讲述了小英雄刘胡兰牺牲的事迹,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这为学生在感受其形象的伟大上造成了一些不便。因此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通过抓主线、多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论是学习生字的环节,还是理解课文的环节,我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他们自己发表识字技巧,总结识字规律,提出阅读疑问,参与感很强。而在课文重点内容的讲解中,我紧扣“刘胡兰毫不屈服”,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发现,有争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让学生充分地读。这篇课文有不少对话,通过个人读、挑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形式,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练读过程中,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撞击,在深层次上领悟了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