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成语专题复习
特 点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特 点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来源:
(1) 历史故事
(2) 寓言故事
(3) 神话或其他传说
(4) 古典文学作品
(5) 生活中的约定俗成
考查内容:
考查形式:
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选择题
复习目标:
1、 分析成语使用时经常出现错误的
原因并掌握对策
2 、积累常用成语,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1、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2、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3、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5、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 艺术 的始作俑者。
6、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7、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8、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 工作。
9、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10、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分析篇
1、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作者显然是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 “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使用错误。
望文生义
分析篇
2、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
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短小精悍:①形容人个儿矮小却精明强悍;
②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使用正确。
片面理解
分析篇
3、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使用错误。
用错对象, 张冠李戴
分析篇
4、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只能对己。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谦敬错位
分析篇
5、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
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 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首开恶例的人,贬义词。
使用错误。
褒贬不明,情感错位
分析篇
6、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近义混淆
7、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分析篇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可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
搭配不当,语法错误
分析篇
8、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不辨轻重,大词小用
分析篇
9、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们
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与“责任”重复。
语意重复累赘
分析篇
10、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
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与前文
“精心组织”相矛盾,不合逻辑事理。
前后矛盾,不合情理
1、望文生义 2、理解片面
3、用错对象 4、颠倒谦敬
5、误用褒贬 6、近义混淆
7、搭配不当 8、轻重不分
9、语义重复 10、前后矛盾
误用类型
总结篇
考纲要求
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的问题。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总结篇
总结篇
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
一、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语。
二、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吃透词义(积累)
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
多 读
多 记
多 用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
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3、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
平易近人。
4、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5、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平易近人:①态度和蔼可亲,容易接近; ②文章容易被人接受。使用正确。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用错对象
不情之请:谦辞,不合理的请求。使用错误。颠倒谦敬
6、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7、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8、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9、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10、杂志社的来稿很多,且多是不刊之论,没有几篇可用的。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用于贬义。误用褒贬
粉墨登场:①演员化妆后登台演戏;②比喻坏人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使用正确。
骇人听闻:骇,惊吓。使人听了非常吃惊。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 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 震动。近义混淆
“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搭配不当
不刊之论: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前后矛盾
积累篇
常见容易因望文生义而出错的成语 :
如履薄冰 五风十雨 不寒而栗
首当其冲 三人成虎 不瘟不火 望其项背 差强人意 侧目而视
明日黄花 不刊之论 危言危行
积累篇
常见容易片面理解的成语:
左右逢源 想入非非 短小精悍 指手画脚 粉墨登场 暗送秋波 老气横秋 斑驳陆离 异想天开 平易近人
积累篇
常见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汗牛充栋 楚楚动人 举案齐眉
忍痛割爱 特立独行 美轮美奂
让梨推枣 丰姿绰约 浩如烟海
暴露无遗 豆蔻年华 蔚为大观
对簿公堂 改弦更张 下里巴人
积累篇
辨明常见的谦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不情之请(谦词) 敬谢不敏(敬词)
忝列门墙(谦词) 高抬贵手(敬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不吝赐教(敬词)
一孔之见(谦词) 洗耳恭听(敬词)
才疏学浅(谦词)
姑妄言之(谦词)
积累篇
始作俑者 饱食终日 空洞无物
罄竹难书 兴风作浪 两面三刀 自食其果 哗众取宠 充耳不闻
胸无点墨 鸡犬不宁 处心积虑 无所不为 夸夸其谈 拈轻怕重
蠢蠢欲动
常见贬义词
积累篇
容易混淆近义词
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屡试不爽与屡试屡爽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
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
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积累篇
容易发生语法错误的词
肝胆相照(只能作谓语或定语,不能作状语)
曾几何时、一蹴而就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一概而论、善罢甘休、
望其项背、等闲视之、等量齐观
(用于否定语和反问句)
妄自菲薄、出奇制胜、漠不关心、
接踵而至、谆谆教诲(不能带宾语)
积累篇
语义轻重错误的例句:
1、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
回头。大词小用。
2、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
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无为而治:道家哲学,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大词小用。
积累篇
常见语义重复的例子:
好像如芒在背 显得相形见绌了
真知灼见的意见 让人贻笑大方
至今还记忆犹新 责无旁贷的责任
人民生灵涂炭 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目前的当务之急
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
浑身遍体鳞伤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实战篇
独立完成《中考精典》成语运用章节15~4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