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 -导学案(含练习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 -导学案(含练习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1 10: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CO2本身________(填“有”或“没有”)毒,但________供给呼吸;空气中CO2的正常含量为________(体积分数),当空气中的CO2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
2. CO2的用途
(1)作气体肥料:提高________的浓度,能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生长。
(2)灭火:因为CO2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所以CO2能用于________(既利用了CO2的________性质,又利用了CO2的________性质)。
(3)制冷剂:固态的CO2叫“________”,容易________,升华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故可作________,用于__________等,这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性质。
(4)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H2O、NaCl等生产纯碱(Na2CO3)。
知识点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CO2对环境的影响
(1)CO2过多会造成______________,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2)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人类大量消耗______________,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________被破坏,结果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的措施:
①世界各国制定公约,并严格执行。
②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使用_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能源,更多地利用________能源;促进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_____________,严禁___________森林;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_______________。
③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的“低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6-3-8)
自然界中主要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CO2。
【特别提醒】CO2不是空气污染物,能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O2的间接来源。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只是影响环境,并不污染环境。
【课堂练习】
1. 菜农以塑料大棚作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有时在大棚内燃烧木炭以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
B.促进呼吸作用
C.促进光合作用
D.促进蒸腾作用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CO2,但CO2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3.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重要理念。现有以下一些方案, 你认为可行的是( )
①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②少用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节约用水④发展太阳能经济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堂检测】
1. 有一首赞美某物质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赞美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3.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
B. 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 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生长
D. 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制冷剂
4. 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5. “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多选)。
A. 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B. 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C. 使用节能灯具
D. 将废纸焚烧处理
(2)由于大量使用_________________,使得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因此会产温室效应。
(3)为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如图6-3-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海水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前者海水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结合图中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课堂练习】
1.C
2.D
3.B
【课堂检测】
1.C
2.D
3.A
4.A
5.(1)ABC
(2)化石能源
(3)
6.(1)动植物的呼吸
(2)CO2+H2O == H2CO3 反应条件不同
(3)可循环再生(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