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搭配)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搭配)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1 11: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配》
【教学内容】:沪教版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下册P74-75数学广场——搭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借助连线等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事物搭配方案的设计与探究,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并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现简单事物的搭配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纸片(2件上衣3条裙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师:很高兴今天又能和在座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开始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击掌”的游戏,谁愿意和老师来击一下掌?(随机和若干个学生击掌)
2、师:如果老师想要和全班同学都击掌的话,按照刚才那样的击掌顺序,会出现什么问题?
预设:容易重复、遗漏。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预设:一个一个、一行一行、一列一列、一组一组按顺序击过去。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体现了一种有序思考的方法。(板书:有序思考)
3、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两类事物的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谁能来说说,你知道的生活中的搭配有哪些?
预设:衣服搭配,食物搭配,颜色搭配……
二、创设情境,探究搭配方法
1、学校的舞蹈队就要到区里参加一场比赛,老师想请你们为他们搭配一套漂亮的比赛服。(媒体出示:一件白上衣、一件蓝上衣、一条绿裙子、一条蓝裙子、一条黄裙子)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最多有几种不同的搭配?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并将搭配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的“活动一”处。比如:拿出一件蓝上衣,再拿出一条绿裙子,就在学习单上填上“蓝”和“绿”。
(2)汇报交流:
①预设1:无序地将不同搭配找出来。
展示学生无序搭配的学习单,应该要有序地搭配。
②预设2:拿衣服去跟不同的裙子搭配。
师:一件上衣有几种搭法?(3种)那么两件上衣有几种搭法?(6种)
请学生上台通过教具将他如何有序摆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说。
③预设3:拿裙子去跟不同的衣服搭配。
师:一条裙子有几种搭法?(2种)那么三条裙子有几种搭法?(6种)
请学生上台通过教具将他如何有序摆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说。
介绍连线法(板演连线)和算式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小结:两类事物的搭配可以用乘法计算。
2、休息时间学校为参赛的队员们准备了各种饮料和点心,如果一份饮料配一份点心,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将搭配结果用连线法记录在学习单“活动二”处。
(媒体出示)饮料:牛奶、橙汁、矿泉水
点心:蛋糕、馒头、饼干、面包
(1)学生连一连:教师底下巡视,观察学生是否有序,询问学生是拿什么去搭什么。
(2)汇报交流:
师:你拿什么去搭什么?具体说一说搭配结果。
①预设1:我拿饮料去跟不同的点心搭配。例:牛奶搭蛋糕,牛奶搭馒头,牛奶搭饼干,牛奶搭面包。
②预设2:我拿点心去跟不同的饮料搭配。例:蛋糕搭牛奶,蛋糕搭橙汁,蛋糕搭矿泉水。
师:谁能把算式列一下?并说说你所列算式的意义?
生:3×4=12(种)或4×3=12(种)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密码箱的密码。
师:舞蹈队员们用他们的精彩表现终于拿到了冠军,可是它们遇上一个小麻烦,他们的冠军奖牌,放在一个密码箱里,密码箱的密码是一个由数字和一个英语字母组成的,左边有数字1、2、3、4、5、6、7,右边有字母:a、b、c、d、e、f、可老师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我们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1)学生列式。
(2)汇报交流:用数字分别搭配不同的字母,7×6=42(种),用字母分别搭配不同的数字,6×7=42(种)。
2、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师:舞蹈队比完赛要从比赛场地经过少年宫再回学校。(媒体出示路线图)
比赛场地 少年宫 学校
(1)师: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师:谁能说说具体是哪几条线路?在说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谁能想个好方法说得大家都能听明白。
预设:给不同的路线取名字。(用数字或字母)
师:如果老师将左边的路线用A、B、C表示,右边的路线用1、2、3、4表示,请同学们在学习单的反面书写一下这些路线分别是什么?
(3)交流反馈。
生:A1、A2、A3、A4、B1、B2、B3、B4、C1、C2、C3、C4。
四、巩固与提高
1、师:学校食堂为了奖励舞蹈队队员,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出示表格)
菜谱
荤菜类
素菜类
甜品类
汤类
炸鸡腿
炒青菜
焦糖布丁
冬瓜汤
红烧肉
炒卷心菜
双皮奶
番茄蛋汤
大排
小葱拌豆腐
红烧鲫鱼
2、计算搭配情况
①两类事物间的搭配
师:食堂准备了4种荤菜,3种素菜,如果每类菜选一种,他们最多有( )种选择?
②三类事物间的搭配
师:如果再增加2种甜品,那么他们最多有( )种选择?
预设1:先用4种荤菜搭配3种素菜:4×3=12(种)
再用12种搭配2种甜品:12×2=24(种)
预设2:4×3×2=24(种)
小结:三类事物有几种搭配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③四类事物间的搭配
师:如果继续增加2种汤,那么他们最多有( )种选择。
生:4×3×2×2=48(种)
小结:四类事物有几种搭配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了搭配的规律。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
拓展(机动)
(1)用4、5、6这3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用4、5、6、7这4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七、板书设计
衣服搭配情况图
搭配
(有序思考)
2×3=6(种)
3×2=6(种)
两类事物有几种搭配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反思:
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搭配》是加法原理的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我考虑到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是以学校舞蹈队去参加比赛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吃点心——开密码箱——回学校的线路——菜单搭配等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加法原理,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他们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形成有序的思维方式。
《新课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我在《搭配》这堂课中在以下几个环节做了精心的安排。
引入部分我设计了“击掌”的小游戏,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点出了本课的精髓——只有有序地进行“搭配”,才能避免遗漏与重复。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活动一我设计了学校的舞蹈队就要到区里参加一场比赛,想请你们为他们搭配一套漂亮的比赛服,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显得比较自然、贴切,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原则。在教学“2件上衣3条裙子搭配”这一环节上,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自己搭配方案,再让学生把讨论的方案记录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给别人带来启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数学问题,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里只要学生能有序思考我都予以表扬,鼓励,肯定。接着我询问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连线法和算式法。在讲解算式法时,需让学生充分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并多抽几位学生来说一说。
在吃点心“饮料和点心的搭配”的练习中,进一步渗透连线方法思想:你能不能用连线的方法把各种搭配方案表示出来?学生在反馈时很清楚地表达出从饮料出发分别有3个4种,从点心出发分别有4个三种,合起来共有12种。虽然不要求学生直接用算式表示,但他们已经理解了3×4=12(种)或4×3=12(种)。
第三环节,我用开密码箱,“冠军奖牌,放在一个密码箱里,密码箱的密码是一个由数字和一个英语字母组成的,左边有数字1、2、3、4、5、6、7,右边有字母:a、b、c、d、e、f、可老师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我们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密码箱用连线的方法可能太麻烦,且数不清有多少种,这时学生顺其自然的想到用算式表示会比较方便,而且很容易找到规律,从数字出发7个6即7×6,从字母出发6个7即6×7。
第四环节安排“从比赛场地场到少年宫有A、B、C三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学校有1、2、3、4四条路可走。看谁能用最快的方法确定有几条路线?”学生完成的相当好。这时我做了一次总结,了让学生体验到有序思考好处,以及算式表示的意义。
最后一个环节“学校食堂为了奖励舞蹈队的优秀表现,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三类、四类事物的搭配上去,学生的掌握程度都比较好,也能总结出规律。
在这节《搭配》的课堂教学,我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不应仅仅满足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着重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开发未知世界,以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