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32页。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数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每一步的计算的原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因此教学时应避免机械的操练题目,要增加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题,让学生多尝试,多试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1×2 415×3 513×3 120×40 300×12 125×8
2、笔算 :
52×16 44×59
二、 创设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1、出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图片。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3、 请学生提出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乘法问题
二、整理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1、出示问题: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大约需要多少分?
2、让学生估一估。
3、小结: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两个原则:接近,好算。
三、探究计算方法,充分理解算理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解决方法4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表示114个(1)
2 2 8 ??114×20 表示228个(1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小结:不论你用那个方法,结果都是2394,平时计算中,我们没必要每种方法都用上,只要选择合适的,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四、精简基本练习,注重课堂实效
1、基础练习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重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势,讲清楚每一步的意义。
思考讨论: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⑶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解决问题
国庆60周年庆典上,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前时,每人走了128步,每步长75厘米,每步走的正步一共是多少厘米?相当于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方法:⑴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依次去
乘另一位因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⑵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⑶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小结全课学习,突出学习重点。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