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设计者
学科(版本)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
章节
第五单元
学时
1课时
年级
四年级上册
课题
《相交与垂直》
上课时间
模式流程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学画垂线——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理解相交、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
数学思考
在了解垂线,认识垂足的基础上学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问题解决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和思维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并懂得珍惜时间,激发学习积极性;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结合教学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相交”“互相垂直”等概念,学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相交,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学措施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展台、彩色粉笔、小棒。
学具:三角板、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情境导入
说有意义的日子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索。
1、出示教材第62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从图中可以看到,教学楼的墙有很多是长方形的,跑道线的宽度始终是一样的。竖着的吊杆宽度也是一样的,上面有一根横着的杆。还有双杠等。
2、你会用小棒摆一摆吗?小组合作摆一摆。分别用1、2、3、4根小棒摆,说出你摆的是什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探索新知
(探究一)
展示摆出的图形,小组合作,交流。
(1)1根——图形是:直线
(2)2根——图形是:角
(3)3根——图形是:三角形
(4)4根——图形是:正方形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今天我们只探索2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唤醒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学习起点,明确探究方向和重点。
探索新知:
探究二①
探究后引出新知:相交与垂直。
(1)小组合作:你能用直线表示出上面的图形吗?画出来,并把它们分类。学生交流。
(2)思考、讨论:(1)把两条线交叉或延长后交叉的分为一类即相交。(2)不交叉或不能相交的分为一类即互相平行。
我们今天来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揭示课题并板书:相交与垂直。
根据直线的特征:我们把前面的3个图形划分为一类,称为两直线相交。第4个图形是一类,称为两直线平行。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后引出新知:相交与垂直。
探索新知:
探究二②
理解相交、相互垂直、垂线等概念。
画一画两直线相交的图,再摆一摆,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或画出哪些图形?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观察你摆出的图形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小组合作,交流你摆的图形,或你画的图形的变化情况。
用课件展示学生摆或画的图形的特点: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构成4个角,其中相邻的两个角有的大小不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和是180度。
(2)在摆动一条直线的过程中发现,一条直线可以绕相交的点转动,转动时角的大小不断变化,当转到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的3个角也是直角。
总结相交与垂直的特征(板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同时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相交与垂直的特征。
探索新知:
探究三
了解垂线,认识垂足
我们用小棒摆的两类图形可以抽象成图1和图2。出示教材第63页的图1和图2。
两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于一点。图1中相交的点叫交点。两条直线相交构成4个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成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3个角也是直角,这样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垂直,把其中一条叫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板书)
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一说。在上图中指出交点,垂足。想一想,我们摆的图形或画的图形,都是在一个平面内,如果我们的 2条线,一条线在黑板上,另一条在书上,它们会相交吗?(强调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
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直线相交或垂直。学生交流。
交流:桌面上相邻的长和宽互相垂直。黑板面也是一样,门窗上的长和宽等。
引导学生看月历,学会从月历中寻找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探索新知:
探究四
学画垂线。
1、你怎样知道两条线相交是垂直的?学生交流。交流:由上面学习的知识知道,两条线相交有一个直角,这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
2、你怎样知道两条线相交有一个直角的?这个直角你怎样知道的?学生交流。交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比较简单。
3、你会用直角来量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吗?想一想,你能用三角板画垂线吗?小组交流画法。
4、教学例1。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利用上面的方法画一画。
5、同学们再画一画,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6、想一想,教材第64页的例2怎样画?小组合作,交流画法。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学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巩固练习
通过4道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判断题:
1. 一条直线垂直。( )
2.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相等。( )
3.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画无数条它的垂线。( )
4.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是垂足。( )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进一步分辨清楚相交和垂线。
课堂小结
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总结。
经历了今天的操作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交流。
通过让学生自主回答,进行本课的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书上65页《练习十五》1、2、3题。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一个交点,4个角;
相互垂直:垂足,相交成直角。
教学反思
《相交与垂直》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在直观认知相交与垂直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判断并画出互相垂直的线。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在新知探究部分,我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自学,对垂直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深入探讨垂直的有关问题做准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交与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虽然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用时比较长,但是学生能够找出垂直时的必要条件,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