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提升训练两课时(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提升训练两课时(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1 19:03:47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提升训练
班级
姓名
等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登顶珠峰时,地球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
登顶珠峰当日(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全球昼夜等长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北极出现极夜
“雪龙号”科考船于2019年10月出发驶向南极,2020年4月顺利返回上海。下图为“雪龙号”科考船部分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
“雪龙号”从出发到返回,经历了(

A.春分、夏至
B.夏至、秋分
C.秋分、冬至
D.冬至、春分
4.
“雪龙号”停靠霍巴特时,其所处位置是(

A.43°N,147°W
B.43°N,147°E
C.43°S,147°W
D.43°S,147°E
5.
“雪龙号”到达中山站的那一天,上海(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据此完成6—7题。
6.
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楼间距设置最大的应该是(

A.
北京
B.
哈尔滨
C.
合肥
D.
广州
7.
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应该参考(

A.
春季的光照情况
B.
夏季的光照情况
C.
秋季的光照情况
D.
冬季的光照情况
2020年6月21日,全球迎来天文奇观——日环食,日环食带所经过的部分地区能观测到日环食。读“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带示意图”,完成8—10题。
8.
日环食当天恰逢我国某节气,该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
图中阿里观测点的位置最接近(  )
A.31°S,80°W
B.31°N,80°W
C.31°S,80°E
D.31°N,80°E
10.
阿里观测点是我国境内观测日环食的最佳地点,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光照强
B.地处青藏高原,气温低
C.冰川广布,植被稀少
D.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
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运动时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
图中铅笔代表(

A.
地轴
B.
经线
C.
纬线
D.
赤道
12.
如图,手持铅笔不动,能较好地演示(

A.
地球公转
B.
昼夜现象
C.
四季变化
D.
昼夜交替
13.
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济南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如图一),图二是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据图完成下面14—15题。
图一
图二
14.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正确的是(  )
A.春分日—甲
B.夏至日—乙
C.秋分日—丙
D.冬至日—丁
15.测量图二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
16.
下图为临沭县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的一天是(

A.
春分②
B.
夏至①
C.
秋分②
D.
冬至③
17.
地球公转产生了(

A.
昼夜交替
B.
四季变化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现象
下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8—20题。
18.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分别是(

A.
自东向西、一天
B.
自西向东、一天
C.
自东向西、一年
D.
自西向东、一年
19.
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下列哪个节日比较接近(

A.
六·一儿童节
B.
国庆节
C.
元旦
D.
教师节
20.
此时M地的状况是(

A.
处于冬季
B.
有太阳直射
C.
昼长夜短
D.
处于黄昏
21.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湛江市昼夜等长
②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南半球是夏季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④国庆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③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
22.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确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3)根据图中人物的纬度判断三人所处的温度带情况。
2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在图甲中的地轴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中的A点正处在
(填“白天”或“黑夜”)。
(3)在图乙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4)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
(纬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北京处在一年中的
季。
2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月16日清晨,北京马拉松比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数万名健儿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跑向终点奥林匹克公园。
(1)马拉松比赛当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位置之间(填写左图中序号),更接近___________位置(填写左图中序号),地球公转到该位置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节气。
(2)天安门广场国旗与旭日同升,比赛当天国旗升起的时间最接近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4:00
B.
5:00
C.
6:00
D.
7:00
(3)下图是某学校的同学们记录了当天四个时刻的竹竿影子的变化,其中最接近正午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4)同学们还持续记录了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马拉松比赛结束到11月中旬本次考试期间,北京昼长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昼先变短、后变长
B.
昼先变长、后变短
C.
昼逐渐变长
D.
昼逐渐变短
(5)李明同学参加了此次马拉松比赛,当他出发时,亲友们在终点等待,终点在起点的___________方向。
25.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2)左图甲、乙、丙、丁四个公转位置中,厦门市昼长夜短的时候地球在______处。
(3)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纬线),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______点先进入黑夜。
(4)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这一天北极地区出现_______。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1)根据图1中大洲轮廓判断,图示半球全部属于
(东、西)半球,图中P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2)如图1所示的北半球节气是
,这一天莱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的环保电器,一般安装在屋顶以便更好集热。莱州市安装热水器,一般集热管总体朝向
,当太阳光线与真空管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冬季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
(填“大”或“小”),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可以把支架A调
(填“高”或“低”)些。
选择题
1.
答案
A
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2020年5月27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②之间。
2.
答案
C
2020年5月27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
答案
D
冬至日一般是每年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因此10月至次年4月“雪龙号”从出发到返回,经历了冬至和春分。
4.
答案
D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霍巴特所在的纬度向南增加,属于南纬,用符号S表示,为43°S,图中霍巴特所在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为147°E。
5.
答案
A
11月“雪龙号”到达中山站,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上海昼短夜长。
6.
答案
B
地球公转运动,使太阳高度角有大小的变化。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建筑者在设计楼间距时主要考虑冬季的光照情况,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四个城市哈尔滨最靠北,楼间距设置应最大。故选B。
7.
答案
D
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参考冬季时的光照情况,因为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楼影最长。
8.
答案
B
北半球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6月21日恰逢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9.
答案
D
读图可知,阿里观测点的位置所处纬度向北增加,为北纬,用“N”表示;所处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用“E”表示,因此最接近31°N,80°E。
10.
答案
D
阿里位于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因此阿里观测点是我国境内观测日环食的最佳地点。
11—12.
答案
A
B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现象。图中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铅笔代表地轴,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运动。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如果手持铅笔不动,能较好地演示昼夜现象。
13.
答案
A
由于地球自转,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因此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
14—15.
答案
C
C
济南位于北温带,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旗杆影子最短,对应丁;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旗杆影子最长,对应甲;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旗杆影子既不最长,又不最短,对应乙或丙。A图为夏至日,B图为秋分日,C图为冬至日,D图为春分日。图二中旗杆影子长度接近图一中甲的影长。因此,测量日期为冬至日前后,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C图。
16.
答案
B
不同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不同,临沭县某地的汽车停车场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节气是夏至①,此时太阳高度角为最大,车位上被遮阳棚的影子覆盖的面积最多(北半球的夏至日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北回归线以北的物体影子最短)。
17.
答案
B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18—20.
答案
D
A
C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同时也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从图中可知,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离6月1日儿童节最近。从图中可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季,M点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昼长夜短,此时正是上午。21.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有关知识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由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湛江市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北半球是夏至,南半球是冬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国庆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④段,是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
二、综合题
22.答案:(1)D
(2)A
(3)克鲁斯位于热带,小庄位于北温带,玛丽位于北寒带。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和五带的划分。第(1)、(2)题,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在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越向两极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越小,当地纬度越高,气温也就越低。第(3)题,五带划分界线是回归线(23.5°)和极圈(66.5°),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克鲁斯位于热带,小庄位于北温带,玛丽位于北寒带。
23.答案:(1)略。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黑夜
(3)略。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4)夏至
北回归线(23.5°N)
极昼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图甲中A点处于黑夜。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京昼最长,夜最短,处于夏季。
24.答案:
(1)③


秋分
(2)
C
(3)
C
(4)
D
(5)北(正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有关知识。(1)马拉松比赛当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和④的位置之间,并且更接近④表示的秋分位置。(2)秋分日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天安门广场国旗与旭日同升,比赛当天国旗升起的时间最接近6:00。(3)一天中,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是最短的,上图中C图最接近正午时的影子。(4)同学们还持续记录了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马拉松比赛结束到本次考试期间,北京昼长的变化是昼逐渐变短,直到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5)由图可知,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天安门的正北方。
25.答案:
(1)
一天(24小时)
自西向东
(2)

(3)
赤道
B
D
(4)北回归线
极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及意义。(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2)公转位置中,甲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乙为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丙为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夜最长;丁为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四个公转位置中,厦门市昼长夜短的时候地球在甲处。(3)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面的时间比西面早,越往东时间越早,越先看到太阳和先进入黑夜。A、B两点中B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D点先进入黑夜。(4)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位置,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26.答案:(1)东 (23.5°N,20°W)
(2)夏至 昼长夜短(或昼最长,夜最短)
(3)南 小 高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知识点。(1)读图1可知,图示半球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是东半球,P点位于20°W经线上,同时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P点的经纬度为(23.5°N,20°W)。(2)图1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这一天位于北半球的莱州市昼长夜短。(3)莱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集热管总体朝向南方。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可以把支架A调高些,才能使太阳光线与真空管垂直,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2021—2022学年度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提升训练
班级
姓名
等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测试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
读下图回答,若某人在乙处观察地球仪,此人所见的经纬网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读下图完成2—3题。
2.
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

A.小山
B.小峰
C.小江
D.小海
3.
造成四地时间差异的原因之一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微信启动页上的地球照片是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风云四号”是静止气象卫星,该卫星运行方向、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读图和材料,完成4—5题。
4.
据材料可知“风云四号”的运行周期是(

A.一年
B.12小时
C.24小时
D.一周
5.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图中甲、乙、丙三地,最早进入白天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无法判断
7.图中四地有极昼现象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
关于图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9.
家住北京的畅畅和住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通电话互致问候时,畅畅问姨妈“晚上好”,而姨妈却问畅畅“早上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所处国度不同
D.
其中一人的说法错误
10.
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完成11—12题。
11.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图中四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北京
B.东京
C.雅加达
D.悉尼
二、综合题
13.请同学们仿照下图做实验,并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1)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和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    。?
(2)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分别是

。同时会观察到,原来的夜半球会进入    ,而昼半球会进入    。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
14.
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A点比B
点______(早、晚)看到日出。
(2)图中白昼和黑夜分界的虚线称为______线。
15.
阅读下图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018年9月24日是我国的中秋佳节,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会场定在山东曲阜,同时设置两个海外分会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澳大利亚悉尼,全球华人共度佳节。曲阜的小曲同学、吉隆坡的小吉同学、悉尼的小悉同学当日共同观看中秋晚会,下图为中秋晚会会场所在地位置示意图。
(1)中秋节当天,三位同学中,_____(小曲/小吉/小悉)最早看到新一天日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2)读图可知,吉隆坡位于山东曲阜的_____方向。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A图中心点为北半球中纬度的上空,A符合题意;B图中心点位于赤道,故应为丙地的侧视图;C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故应为甲地上空俯视图;D图中心点为南极点,应为丁地的仰视图。
2.
答案
A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黑夜,据此可知,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小山,A正确。
3.
答案
A
由图可知,小江所处位置是正午,小山所处位置是深夜,小峰处于晨线上,小海所处位置为早晨,四人所处的地点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A正确。
4.
答案
C
根据题中所给材料可知“风云四号”运行方向、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所以“风云四号”的运行周期也是24小时,C正确。
5.
答案
A
地球自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导致地球上会出现昼夜更替现象。A正确。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C、D错误。
6.
答案

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甲地最早见到太阳。
7.
答案

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丁地有极昼现象。
8.
答案
A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说明赤道的长度约4万千米即8万里,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9.
答案
A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产生了时间差异。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个时间打电话,但情况不同,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经度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
10.
答案
D
由图可知,图中A位于赤道上,经度是135°E,B点位于北半球,经度是45°E,所以A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
11—12.
答案
D
D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按图示方向用手轻轻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现象。位置偏东的城市先看到日出。读图可知,悉尼的位置最偏东,该城市最先看到日出。
二、综合题
13.答案 (1)一半
(2)逆时针 顺时针 白天 黑夜 昼夜更替
解析: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只能照亮一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4.答案:(1)晚
(2)晨昏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位于东边的地点B比西边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15.答案:(1)小悉
A
(2)
西南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有关知识,要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由图可知,中秋节当天,位于东边的小悉是最先看到日出的,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2)读图可知,吉隆坡位于山东曲阜的西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