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五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热点材料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问题上指出:
制定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五年规划。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深度分析
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高考常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复习时要注意从以下角度把握:
(1)对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的民族政策和原则理解的考查。
(2)对民主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独立的重大贡献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各类措施的考查(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
(3)对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考查。
高效训练
1.新中国实行比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可以看出新中国最早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2.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解析:材料只是指出联邦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故①错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②错误。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故④错误。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故③正确。
答案:D
3.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C项发生在1965年,是符合题意的。
答案:C
4.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每个个少数民族都有1位人大代表,说明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5.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解析:1997年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答案:C
6.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当选后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解析: 九二共识指的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C
7.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从下面两图的转变,说明( )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美苏三方实力地位发生变化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目前实相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条件尚未具备,故①错误;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重申解决台湾问题不能承诺放弃武力,理由是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故④错误。用排除法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9.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与广泛,并没有体现“一国两制”的内容,故②错误。
答案:C
11.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2008年12月3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际国内背景。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胡锦涛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形势下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解析:第(1)问注意根据“国际国内背景”回答;第(2)、(3)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
答案:(1)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际: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2)台海两岸民间往来、贸易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需要和努力等。
(3)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