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 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 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 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妈妈在煮小米粥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让小米粥更快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冬天,小华一家人驾车外出,小华发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C. “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D. “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 煤气罐中的液体
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 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 推压活塞,密封在注射器内的气态乙醚变成液态乙醚
right0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 蒸发 B. 升华 C. 液化 D. 沸腾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盛夏,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冒出;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 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3397885695325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用碗炖食物的示意图(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
A. 同时沸腾了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低于沸点,但不会沸腾
D.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 蒸发在液体外部和内部同时发生
C. 液体蒸发时会放热 D. 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无关
以下关于扇扇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扇扇子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汗液蒸发,会吸热降温
B. 扇扇子可以扇来凉风,使体表温度下降,所以感觉凉快
C. 在室内长时间开电风扇可以使房间内温度降低
D. 用扇子不停地对着体温计扇,体温计的示数会降低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开口处,如图所示.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出现,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right0
每年春夏之交,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常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西南暖湿气流来到当地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极易发生??????????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运动员受伤时,医生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沸点只有12.3℃的药液氯乙烷.在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变成液态储存在铝罐中.喷射到皮肤上的药液很快会??????????(填“吸热”或“放热”)而??????????(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把手放在离嘴约2 cm左右的地方,向手心哈气,就会感到暖和,因为此时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而??????????(填“吸”或“放”)热.
小李看到了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混合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混合液体的温度??????????(填“会”或“不会”)升高,只有当醋全部??????????(填物态变化名称)后,继续加热,剩余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液体蒸发的快慢其实还与空气湿度和液体种类有关,炎热的夏天中午,在教室里的水泥地面上洒水降温,但是刚洒水时,会感觉更闷热,这是因为地面的水蒸发,使教室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气味浓烈的液体更容易发生汽化,这是因为我们嗅到液体的气味越浓,表明更多的液体变成了??????????。
在图中,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下表中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间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有的液体是??????????。
物质名称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78
100
150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还是下层的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儿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的??????????,使手不会被烫伤。
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等量的100℃开水烫伤会更严重,这是因为??????????。但是实际中被开水烫伤的现象经常遇见,而被水蒸气烫伤的现象却很罕见,原因是??????????。
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中__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center0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D
6.A
7.C
8.D
9.A
10.A
11.?汽化 液态乙醚? 压缩体积
12.较低 ?液化
13.?压缩体积? 吸热?? 汽化 液化? 放
14.?60 不会 汽化
15.减慢? 气体
16.酒精
17.放出 上 ?汽化吸热
18.水蒸气液化放热? 多数情况下烫伤人的开水的质量比水蒸气的质量大得多
19.(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甲;
(3)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20.(1)液体温度;控制变量法? (2)甲、乙? (3)不正确;没有控制液体所在环境温度和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相同? (4)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