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析人物形象。
2.体会反封建主题。
3.致敬新时代,家国共成长。
教学重点:
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幻灯片人物图片(孔乙己)提问:幻灯片中是鲁迅作品中的哪位人物?明确:孔乙己提问:怎么看出来的?同学:长衫、站着喝酒、茴香豆等。明确:鲁迅作品深入人心,塑造形象深入人心鲁迅对他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老舍回顾高一以来学过的小说作品《百合花》中善良腼腆、舍己为人的通讯员《哦,香雪》淳朴自尊、阳光向上的香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委曲求全、嫉恶如仇的林冲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小说《祝福》,结识一位特殊的主人公——祥林嫂,聆听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的故事。展示学习目标二、学习过程
人物是小说的心脏,中枢,抓住人物形象,就抓住了小说的根本。
2(一)模块一文本精读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提问:祥林嫂是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从她波澜曲折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塑造的?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预习作业,讨论交流汇总,展示交流结果。黑板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人物品质: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愚昧、落后塑造方法:
1.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
2.
侧面描写:其他人物表现、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提问:虽然祥林嫂的性格中有愚昧、落后的一面,但这种人一定活不下去吗?她想不想活?
明确:一个想活、能活却又活不下去的人物形象。提问:为什么活不下去?进入模块二的学习
(二)模块二虚心涵咏深入研讨谁将祥林嫂逼上绝路?从小说要素角度分析(人物环境)请同学们再次小组讨论,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文中出现的人物分组讨论(1-6
组)
明确:1.鲁四老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典型,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变革、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自私、虚伪、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使她彻底丧失信心,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2.四婶:看似对祥林嫂怀有同情之心,实则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帮凶,话虽然不多,但句句致命。祭祀时,貌似敬重祖先,实则是封建思想装满头脑的愚昧者。
3.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小人物,给地主帮工,也是受害者,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毒害深。注重贞洁观念。长舌妇。给祥林嫂讲阴司故事,不但没疗效,反而增加了祥林嫂的精神压力。对祥林嫂的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我”:憎恨鲁四老爷、对鲁镇保守、冷漠的气氛感到愤懑。无力只能拯救祥林嫂,但确实唯一一个同情她命运的人。进步但有局限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5.
婆婆、大伯:精明能干、有心计、自私自利。
6.
镇上其他人(男人们、女人们):下层民众代表,看客。提问:我们似乎还漏掉一个最核心关键的人物,没有她,就没有整个故事。明确:祥林嫂。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满足于做稳了奴隶的地位。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她的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
小结:大家都是凶手,又都不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如果非要找一位凶手,那就是当时的“封建礼教思想”。
明确:礼教吃祥林嫂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中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只求生能存命,死能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地拒绝。
——鲁迅作品
最大的写作技巧在于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巧妙设置于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年俗活动之中,并对其大肆渲染。这种年俗活动在文中被称作——
祝福祝福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提问:既然“祝福”是封建迷信活动,为什么作者还要大肆渲染?小说描写“祝福”场面什么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
小结:
1.
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暗示人物悲剧命运。
2.情节发展与祝福密切关联。
3.首尾呼应,深化反封建主题。立足于刚才对人物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残酷的社会环境,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丁玲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为我们呈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批判。明确:《祝福》呈现的文化批判封建思想(贞节秩序三从四德封建祭祀)民族劣根性(恃强凌弱中庸奴性)可怕的集体无意识提问: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以笔为刀,写下了许多唤醒封建社会和民众的文章,祥林嫂能为我们唤起多少回忆?还有哪些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模块三温故知新拓展延伸展示闰土、杨二嫂、阿
Q
图片及其典型特征。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阿
Q
作品。
小结:在旧社会,像祥林嫂、像闰土、像杨二嫂、像阿
Q
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摆脱不了被奴役、被残害的悲惨命运。像这样生活在农村、社会底层、命运凄苦的人现在还有吗?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提问:为什么?明确:中国社会制度、社会性质、社会形态的改变赢在新时代一起聆听新时代的赞歌。——播放音频我们再来看看今日农民之新气象新面貌。以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巴木玉布木为例展示新旧时代的改变。新华社记者周科
2010
年
1
月
30
日在江西南昌火车站无意中抓拍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巨大的行囊、破旧的背包、压弯的脊背、整洁的襁褓、坚定的目光曾让无数人泪目,也成为斩获
21届中国新闻奖和摄影金奖的理由。她就是被人称为“春运母亲”的巴木玉布木,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贫苦农民。十一年来,周科一直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终于,20201
年
1
月
22
日,再次见到她。目光依旧笃定,但是脸上多了甜美的笑容。她说:“无论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她所居住的村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村振兴,美丽蜕变。
小结:巴木玉布木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农村、农民的改变。她生活和命运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以四川凉山巴木玉布木为例诠释新时代农民的变化,她生活和命运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故事也是中国千千万万民众奋斗者的故事。光明日报专门对此事做了评论,关注评论。在基层扶贫扶志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
2021
新年贺词中说不平凡的
2020
年,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们也来听听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四川调研时对农民的评价。——播放视频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生逢其时,奋斗其时;生逢盛世,不负盛世!最后,大家一起致敬新时代!请同学做示范。
三、结束语:大江流日月,慷慨歌未央。今日之中国,富强民主;今日之中国,文明进步;今日之中国,自由平等。盛世中国,如你所愿,如我所愿,如中国所愿!愿我们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
四、作业以“祥林嫂,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
500
字左右的人物评论。要求: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