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中菲南海争端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中菲南海争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5 13: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中菲南海争端
【时事材料】
中新网5月3日消息,中菲南海对峙至今已20余天,紧张局势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自上月挑起黄岩岛对峙以来,菲律宾接连打出“军事”、“外交”、“国际化”“组合拳”,意图进一步搅浑南海问题,将其公然侵犯中国领海领土的行为打扮成两国有争议的海疆划界之争。中方多次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积极和平息事态。在中菲南海对峙之际,中国军方的表态也格外引人注意。在被问及黄岩岛对峙事件的中国海军是否会介入时,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军队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始终坚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履行自己的使命。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考点链接】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启示
(1)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要学习郑和下西洋开放、交流、合作、友好的精神,学习郑和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经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肃清。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压榨和屠杀台湾人民,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2.经过: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于1662年收复台湾。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影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四、中国近代有海无防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都是从沿海侵入中国。
2.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近代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五、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壮大
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相组建。
(2)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种兵种组成,现代化水平较高。
3.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的原因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七、当今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考场模拟】
1.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以下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强: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华: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刚: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A )
A.小明和小华 B.小强和小刚
C.小明和小强 D.小华和小刚
2.当今世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菲律宾、越南等国制造南海争端,这些事件背后似乎总有某大国的身影。以上事件共同反映的现象是( D )
A.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B.美国单极世界已经建立
C.两极格局相互斗争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3.每一艘船背后都有一段耐人深思的故事。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和平之舟】
2012年4月16日上午9时,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中国海军“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启航。海军司令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发表讲话说,“郑和”舰扬帆远航,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以实际行动弘扬郑和精神,传播和增加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友好交流的情谊,共同建设“和谐海洋”,续写中国海军军事外交的崭新篇章。
(1)在东南亚一带有许多郑和遗迹“三宝井”等,显示了郑和远航的影响力。海外各国都将郑和远航誉为“和谐之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屈辱之舟】
“致远号巡洋舰”是一艘钢壳巡洋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该舰全长约为76米,宽约为12米,航速18节。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中,“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2)致远舰属于清朝哪支海军舰队?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最终以该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舰队:北洋舰队。
变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对峙之舟】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4月11日表示,菲律宾试图在黄岩岛海域进行所谓“执法”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也违背了两国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
(3)刘为民的观点表明一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采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对今天南海局面,舆论争议一片:中国该不该亮剑。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看法:
观点一,要敢于亮剑。理由:只有强大的军事压力,南海诸国才会同我国进行接触,承认我国的主权。
观点二,不要亮剑。理由:现在的局面一般不会升级为军事冲突,在坚持主权的情况下,还是以和平谈判为主,可以加强军事威慑力以显示军事存在,也可采取宣示主权的行动。(任意一种观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