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农民大起义
楚汉之争
秦朝建立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09年
秦朝的暴政
前情回顾
“汉并天下”瓦当
楚汉之争定乾坤
百废待兴叹荒凉
一、西汉的建立
兴乐宫
长乐宫
汉代长安城
长乐未央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54页以及材料一、二,完成下列问题。
1、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3、你认为当时的统治者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材料一: 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答: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答:秦的暴政、秦末的战乱
一、西汉的建立
恢复和发展农业
暴秦骤亡鸣警钟
休养生息奠基础
休养生息:
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使国家经济恢复,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
二、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政策
黄老“无为而治”
一、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二、休养生息
问题: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课本标记区
汉高祖
农业人口增多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知识拓展
在中国古代,田赋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主要赋税。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 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三分之二
二、休养生息
一、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二、休养生息
问题: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课本标记区
汉高祖
二、影响:经济逐渐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农业人口增多
生产积极性
提高
文景之治促发展
海晏河清民安康
汉文帝
汉景帝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汉高祖
三、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
举措
影响
1、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2、减轻赋税和徭役。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5—56页,完成下面内容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课本标记区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第五》
▲ 1、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 2、减轻赋税和徭役
秦朝:
三分之二
汉高祖时:
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时:
三十税一
生产积极性再一次得到提高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
,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汉文帝亲尝汤药
以德化民:
不用武力和镇压使百姓服从,而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汉文帝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景帝
▲4、提倡勤俭治国
霸陵
秦始皇陵
成由俭、败由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
云纹漆鼎
素纱禅衣
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汉书·景帝纪》
{85BE263C-DBD7-4A20-BB59-AAB30ACAA65A}
秦始皇
汉文帝、景帝
统治思想
法家
黄老无为
田赋
三分之二
三十税一
徭役
徭役繁重
三年服役一次
刑法
刑法残酷,连坐等
废除一些肉刑
生活
大兴土木
勤俭治国
思考:1.你认为好的统治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2.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观察表格中秦始皇、汉文帝景帝一些做法对比。
“海内皆臣”十六字方砖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三、文景之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下节预告:
汉武帝
开疆拓土战匈奴
励精图治创盛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