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秦
朝
建
立
西
汉
建
立
?
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公元25年
公元184年
?
?
历史时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图文材料,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会提取信息,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认识到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
4. 通过完成高分突破“知识要点”,圈点勾划.
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一、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二、东汉建立
1.时间:公元 年。
2.建立者: (刘秀)。
3.都城: 。
4.国号:史称 。
王莽
新朝
25
光武帝
洛阳
东汉
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三、光武中兴
1.措施:①释放奴婢,减轻 ,减轻
;
②合并郡县,裁减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 ;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
2.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农民的负担
刑罚
官员
贪官污吏
民族矛盾
光武中兴
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戚宦之争: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形成了东汉后期
与 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
外戚
宦官
衰亡
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五、黄巾起义
1.首领: 。
2.过程:创立 ,在社会底层传教发展力量, 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结果: 。
4.影响: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张角
太平道
184
失败
东汉
反莽续汉 光武中兴
祸起宫闱 戚宦专权
黄巾起义 谁主浮沉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9年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材料反映了王莽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绿林赤眉起义
农民起义
王莽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
东汉建立的背景
新朝建立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
史称 。刘秀就是 。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国家虽然建立了,但天下仍然动荡不安。朕十分烦闷!请诸位爱卿大胆进言。
东汉建立
历史剧场
<<我为皇帝献计策>>
历史剧场
如此惨状,朕该怎样解决问题呢?
历史剧场
人口少了,政府机构却没有少。大量的官员需要政府发放薪水,谁知道里面有多少贪官。
长期战乱中北方少数民族日子也很艰苦,和我们关系不好,我们刚刚建国,是战还是和?
长期战乱使人口由6000万锐减到1200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交不起田租而卖身为奴婢,受到随意虐待。
没人!
没钱!
没安宁!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后汉书》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有人!
有钱!
有安宁!
文物反映了当时怎样的
社会局面或精神风貌?
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说明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文物研读
时间
人口(万)
汉武帝
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观察表格,光武中兴后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
——据《后汉书·郡国五》数据编制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数据解释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P55-56;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P64。
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归纳总结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中兴下的隐患
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读图学史
东汉建国
光武中兴
祸起宫闱 戚宦专权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探究历史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①算一算平均继位年龄和寿命 ?
②未成年人有能力管理国家吗?
③皇帝成年后,他们想要什么?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和寿命: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9.5岁、24岁
1
2
3
4
5
6
漫画排序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歌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译文: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沦落天涯,曝尸路旁;
而不正直的奸佞小人,反倒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正直的官员遭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材料研读
跋扈将军
梁冀
东汉建国
光武中兴
光
武
帝
刘
秀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太平道人张角
黄巾起义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东汉灭亡
纵观秦汉以来的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大起义,你觉得农民起义在社会
的历史发展中,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思想观念、改朝换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思维驿站
衰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辉煌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黄巾大起义---瓦解
军阀割据---灭亡
兴
亡
感悟历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国兴,民之所望
民兴,国之根本
联系今天,结合东汉初期的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2、要善于调整政策;
请尝试设计一个历史年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历史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9年
新朝建立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
西汉末年朝政乱,王莽把权来改制。
豪强支持刘秀建,光武中兴强政权。
豪强外戚宦官现,黄巾起义摇东汉。
忆东汉!惜东汉!叹东汉!
牢记治国百姓先!百姓先!
课堂小结
马上抢答
小马驹
百里马
千里马
计时20s,请你说出本课中提及的历史人物。(至少3个)
马上抢答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③减轻刑罚
④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马上抢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和材料一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一
材料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得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
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爆发黄巾起义
马上抢答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王莽
公元25年
刘秀
光武中兴
年幼
张角
黄巾
火眼金睛
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 10余人,赏罚从严。
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建武六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
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释放奴婢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允许内迁缓解矛盾
请根据下列史实,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论从史出
东汉
(公元25——220年)
_______
军阀割据混战
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建魏
兴
亡
光武中兴
外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黄巾
起义
民心
思维导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谢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毛泽东
“骑牛举义”
“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
“铜马帝”
“柔术治国 ”
课后延伸
刘秀登上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经济衰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材料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