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6.2
插秧歌
第二单元
杨万里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写作背景
《插秧歌》写于淳熙六年春,杨万里西归故乡吉水,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劳动场面,作该诗。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首联写农家全家齐上阵,为抢农时插秧忙碌不停的景象。
第二层:颔联作者巧用比喻写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层:颈联借用画外音的形式,写农人劳作不辍,顾不上吃早饭和小憩。
第四层:尾联写农夫嘱咐妻子看管好鸡鸭,不要让它们糟蹋了庄稼。
思考讨论
1、《插秧歌》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交代了雨天插秧的事件领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上句用“兜鍪”比喻“签”,用“甲”比喻“蓑衣”,下句写即使戴着“笠”,穿着“蓑衣”,农人仍被雨水从头湿到胛,既写出了插秧的紧张气氛,也写出了雨的密、急、大。颈联“只不答”再次谊染了雨时抢插秧苗的紧张气氛;尾联用画外音的形式写农人嘱咐妻子管好鸡鸭,不要让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颈联、尾联表现了农人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吃苦耐劳的品格。
思考讨论
2、这首诗歌用到丁哪些表现于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诗歌一开始就使用白描手法,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地描写了雨中插秧的繁忙景象。“笠是兜鍪蓑是甲”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他们都戴着竹编的签子就像兵士的头盔一样,都披着草编的蓑衣就像兵士的铠甲一样,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签”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臂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灵动,造成“活泼”的气势。
思考讨论
3、前人评价杨万里的诗,都认为他讲究“活法”,所谓“活法”就是努力用自己的眼和手,将“活泼”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杨万里的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活法”的?
首联,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虽直白通俗却极为传神,描画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第三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出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第四句“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明白如话,勾勒出农人冒大雨抢农时插秧的场景。
思考讨论
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的劳动图画。
颈联,诗人巧妙插人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用早餐小憩片刻,可是农夫依然低头弯腰劳作。“只不答”,不是说农夫一声不吭,而是写他争分夺秒手脚不停。一“唤”一“答”,生动活泼,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紧张辛苦的场景。
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的答话,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并且秧苗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
诗人选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吃苦耐劳的农人形象,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虽紧张辛苦却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
后四句诗,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写作特点
语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
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人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来早饭,希望他们趁着吃饭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家人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送饭的也有了事情干。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结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课后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次全球疫情导致很多人失业,各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出现强降雨,气温持续下降,空中潮湿阴冷,地面积水成河,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刺骨。
③在常人眼里,一张普普通通的寻子启事,似乎并不会引出多少“题外话”。但是日前,细心的民警却刨根问底,从一张小小的寻子启事入手,成功地将一个贩毒集团连根拨起。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的讲话,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杭州这一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⑥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课后练习
1.答案:A
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本句感彩与语境中的失业势头相矛盾;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连根拔起”连,带,加上;根,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拔,抽,拉出,连根拽出;连根拔起,植物植株等带着根一起拽出来.这里使用其比喻义,喻指顺着一条线索将犯罪集团所有成员悉数抓捕归案此处用来形容“细心的宝鸡渭滨分局民警却刨根问底,从一张小小的寻子启事入手,成功地将一个贩毒集团抓捕归案”符合语境.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句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黄钟大吕:黄钟,是我国古代十二律中第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指六种阴律的第四律。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正大、庄严、高妙。“提纲挈领”
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此处用来形容“一本书的前言”符合语境。
课后练习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
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
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
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课后练习
2.答案:B
解析: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蜻蜓点水式: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动作轻微。
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
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
投石问路: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它比喻进行试探。
少年老成:指年纪轻的人成熟稳重,显得像阅历深的长者。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日臻成熟:指逐渐成熟,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
课后练习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眺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③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④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⑤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课后练习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使用正确。“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②望文生义。“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③张冠李戴。“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该成语不能用于形容小伙子。④不合语境。“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该成语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⑤使用正确。“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⑥使用正确。“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课后练习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读着海,海是最古老的书,古老得__________,世界皱着眉头在钻研着海的学问:寒武纪发生过怎样惊天动地的沧桑浮沉?奥陶纪和志留纪发生过怎样__________的生存死灭?海里有机界的演化有过怎样__________的革命的飞跃?
A.不可理喻?????动入心弦?????波澜壮阔
B.不可理喻?????动人心魄?????波诡云谲
C.不可思议?????动人心弦?????波谲云诡
D.不可思议?????动人心魄?????波澜壮阔
课后练习
4.答案:D
解析:“不可理喻”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可思议”是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语境是海古老的无法想象,故选“不可思议”。“动人心弦”是激动人心;非常动人。“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语境是形容生存死灭,是摄人心魄,让人震惊,故选“动人心魄”。“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语境是革命的飞跃,形容革命声势浩大,故选“波澜壮阔”。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