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é)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
何所似(sì)
?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期行(xíng)
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王凝之(níng)
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
欣然曰(yuē)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待君/久不至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
“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6.下列对《咏雪》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所以并不能看出作者更欣赏谁的答案。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7.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9.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10.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咏雪》中当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雪比作“ ”,谢道韫则把雪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3)《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你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4.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17.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徐
云
如
此
将
无
归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9.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________》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④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⑧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20.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谢
以
醇
酒
罚
之
乃
至
过
醉
而
犹
未
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下车引之(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未已
(
)
(4)欲放去邪(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4.你认为《谢安幼年谏兄》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篇?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并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A.德行
B.言语
C.雅量
D.政事
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é)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
何所似(sì)
?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期行(xíng)
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王凝之(níng)
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
欣然曰(yuē)
【答案】C
【解析】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项,“儿女”在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待君/久不至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答案为:C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C
【解析】C项中前为“拉,牵拉”,后为“引起,使出现”。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
“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表述不正确,“小弟”是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6.下列对《咏雪》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所以并不能看出作者更欣赏谁的答案。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答案】A
【解析】A项中从“公大笑乐”及文末对谢道韫身份的交代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答案。
7.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无理”应为“无礼”。
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答案】B
【解析】A项,惠赠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寒舍是谦辞,不能用来指别人家。D项,家父是谦辞,指自己的父亲,不能用来称呼别人的父亲。
9.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刻舟求剑”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则寓言,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所以D项不能表现孩子的聪明。故答案为D。
10.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咏雪》中当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雪比作“ ”,谢道韫则把雪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3)《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你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
(2)过中不至;无信;无礼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公大笑乐。
(6)吟咏雪的即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
“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2)---(6)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与背诵。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4.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
【答案】11.(1)相比
(2)才
(3)舍去
(4)回头看
12.B
13.(1)不久(或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14.柳絮是轻盈的,把白雪比作柳絮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具有美感。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句意: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乃:才;
(3)句意:抛下别人就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1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据此可断句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翻译。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欣然:高兴的样子。然:……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重点词语: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1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更突出了雪的轻盈。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17.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徐
云
如
此
将
无
归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9.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
15.C
16.①不久,一会儿
②
趁、乘
③正
④都
17.公
徐
云/如
此/将
无
归。
18.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
19.从甲文可以看到谢安是一个关爱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尊重晚辈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意对即可)
【解析】
15.C.错误,①句意: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如,像,②句意: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如,及,比得上。故选C。
1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紧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②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为: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方,正。
④句意为: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皆,全,都。
1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因为;说,同“悦”,愉快;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1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甲文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对于侄子侄女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可见其和蔼可亲,关爱尊重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
乙文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气度不凡。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________》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④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⑧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20.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谢
以
醇
酒
罚
之
乃
至
过
醉
而
犹
未
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下车引之(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未已
(
)
(4)欲放去邪(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4.你认为《谢安幼年谏兄》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篇?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并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A.德行
B.言语
C.雅量
D.政事
【答案】
20.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1.(1)
拉。(2)回头看。(3)停止。(4)
离开。
22.(1)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23.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A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的意思是: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因此,应断句为: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1.本题考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词义的理解。
(1)“下车引之”意思是: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是拉的意思。
(2)“入门不顾”的意思是进门却不回头看。“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3)“未已”的意思是不停止罚。“已”是停止的意思。
(4)“欲放去邪”的意思是你要把他放走吗?“去”是离开的意思。
2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注意(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2)念:可怜。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得,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決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诚信”的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反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辦,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以看出他懂得“信”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他懂得“礼”的重要;从他反驳友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谢安七八岁规劝不能以惩罚人为乐,说明他自小就懂得尊敬老人。说明谢安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