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
第1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种植业是指在土地上植树、种庄稼的生产部门
B.对林木产品的加工不属于林业的范畴
C.牧区的牧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该生产部门属于畜牧业
D.渔业是指在海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回答2~3题。
图6
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3.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无锡中考]
下图是“我国油料(花生、油菜)和糖料(甜菜、甘蔗)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图7
4.图例A、B、C、D中,代表甘蔗的是
( )
A.A
B.B
C.C
D.D
5.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 )
A.东南沿海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6.四种农作物多分布在
( )
A.热带和亚热带
B.秦岭—淮河以南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平原和高原
7.[连云港中考]
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林业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
图8
[云南中考]
读“我国小麦和水稻主产区分布图”,完成8~9题。
图9
8.我国小麦和水稻主产区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位于亚热带地区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D.均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9.甲地位于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 )
A.青海牧区
B.新疆牧区
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
10.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 )
图10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1)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以 、林业、渔业等为主。?
(2)图中① (山脉)—淮河一线附近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华北平原的主要耕地类型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4)我国的东北平原农作物主要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主要为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为一年两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地形因素
C.纬度位置
D.河流因素
(5)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地形因素是
。?
第二节 农业
第2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一、选择题
1.
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
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
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
[衡阳中考]
读图,完成2~3题。
图14
2.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
( )
A.江西省
B.山西省
C.青海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雨热同期
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C.农作物冬季易受低温冻害
D.水资源较丰富
4.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广州市郊区的农民最应该
( )
A.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B.发展蔬菜、肉、蛋、奶
C.大面积栽种茶树
D.种植甜菜、小麦
[枣庄中考]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饼状图(左图)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右图),完成5~6题。
图15
5.该地农业用地结构最不合理的是
( )
A.种植业比重过大
B.畜牧业比重过大
C.林业比重过大
D.渔业比重过大
6.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退耕还湖,扩大渔业生产
B.修建梯田,扩大种植业面积
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D.陡坡种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7.[昆明中考]
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科技兴农手段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无土栽培、生物育种、节水灌溉,发展生态农业
B.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可视化远程诊断、控制、预警等智能管理
C.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8.央视以“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道了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该报道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 )
①推广生态农业 ②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③成功经验可照搬推广 ④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福建某地地形示意图
(单位:米),完成9~11题。
图16
9.柑橘树适宜栽种在图中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乙处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
A.小麦
B.棉花
C.水稻
D.甜菜
11.如果在图中选址,要求既可以发展滩涂养殖,又可种植花卉、蔬菜等,就近供给城镇居民,应选择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根据影响农业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城市周围把小麦种植业、果树园、奶牛场、蔬菜种植园合理安排到甲、乙、丙、丁四地并说明理由。
图17
(1)甲处适宜发展 ,理由是 。?
(2)蔬菜种植园最适宜建在 ,理由是 。?
(3)丙处适宜建 ,理由是 。?
(4)果树园适宜建在 ,此处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写出两种适宜种植的果树: 。?
(5)近年来,该地许多农民将粮田改种果树,但随着果树园的增多,许多农民面临“卖果难”的问题,但有少数农民及时改良树种、用套袋技术提高水果质量,经济收入仍然很高,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
1.C
2.C 3.A [解析]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距海洋近,降水丰富,适于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适于发展畜牧业,东西干湿的差异是形成“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第3题,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人工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区,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水田农业区。
4.A 5.D 6.C [解析]
第4题,甘蔗喜热,主要分布在我国纬度位置较低的南部沿海地区。第5题,读图可知,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是甜菜。第6题,读图可知,从干湿地区看,花生、油菜、甜菜、甘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看,甘蔗、油菜、花生、甜菜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地区;从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看,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花生、甜菜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从地形看,花生、油菜、甜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7.D
8.C 9.A [解析]
第8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种植小麦;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地形以平原为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的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是青海牦牛。
10.D [解析]
荔枝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其产地不可能是位于温带的河北石家庄。
11.(1)种植业 (2)秦岭
(3)旱地 水稻 (4)C
(5)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
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
1.B [解析]
种植业适合在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发展。
2.A 3.C [解析]
第2题,图中的农作物水稻、茶树和柑橘都是亚热带作物,江西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都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雨热同期和水资源较丰富是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但这里冬季受冬季风等因素的影响,气温低,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
4.B
5.A 6.C [解析]
第5题,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缓坡和陡坡占比重大,因此不适合大面积发展种植业。第6题,该地区利用坡地发展种植业,这样势必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从长远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坡地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
7.D [解析]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不符合科技兴农的做法。
8.A
9.A 10.C 11.C [解析]
福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结合图例可知甲处为丘陵,适宜种植柑橘;乙处为平原,适宜种植水稻;丙处既可发展滩涂养殖,又可种植花卉、蔬菜,就近供给城镇居民。
12.(1)小麦种植业 地形平坦,靠近灌溉水源
(2)乙处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离市场近
(3)奶牛场 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4)丁处 水土流失 苹果树、桃树等
(5)发展农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要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