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250011010900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2020福建漳州平和一中月考改编)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铜器。山西哪一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 ( )
A.良渚文化遗址 B.齐家文化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右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3.(2021广东汕头潮南月考改编)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 )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立人像
5.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
6.恩格斯认为,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认为的“文明时代”在我国应该开始于 (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西周 D.商朝
7.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 )
A.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C.是外国文字的起源
D.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8.(2021天津滨海新区期末)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后才决定让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 (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麻纸或宣纸上
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9.(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期中)欣赏如图几个甲骨文,说说应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0.(2021独家原创试题)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十二生肖中的“牛”有勤劳致富,风调雨顺之吉祥寓意。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牛”字 ( )
1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结构基本形式的文字是 ( )
12.(2021江西赣州第一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甲骨文在内容上的特点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史料拓展全练
拓展 青铜器
13.(2021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史记》
史料二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越绝书》
史料三 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周礼·考工记》
(1)根据史料一 、二判断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请列举出相关考古遗址印证这一判断。
(2)从史料三中可以得知青铜由什么成分组成?青铜器有哪些种类?从史料三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年模拟全练
14.(2021辽宁丹东期末,3,★☆☆)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 ( )
A.隶书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15.(2020江苏南京鼓楼二模改编,1,★★★)《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如图所示的青铜器,能够印证上述诗歌描述的场景的是 ( )
16.(2020北京四中期中,10,★★☆)“它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以下文物符合此段描述的是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铜冰鉴
17.(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中,17,★☆☆)如图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 )
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
五年中考全练
18.(2020山东德州中考,1,★☆☆)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9.(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2020四川宜宾中考,1,★★☆)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21.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命而铸。它属于 (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22.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核心素养全练
2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位于安阳美丽的殷墟,厚重的华夏。我们为先民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列问题。
活动一 【访遗迹—寻商朝之都】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12月26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呈现一个完整的3000多年前的殷商都邑布局。
(1)殷墟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遗址?哪位国王迁都到此?
活动二 【赏文物—析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你能说出商朝以后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吗?
(3)“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请你列举2个与鼎有关的成语。
活动三 【理思路—究文字发展】
(4)某同学喜欢追根问底,上面是他通过探究,做的知识框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活动四 【观照片—探古老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
《参考答案及重点解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能力全练
1.C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B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为司母戊鼎,毛公鼎内壁铸刻的文字应为金文,当时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应为爵,因此A、C、D三项均排除。毛公鼎为西周时期铸造的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物。故选B项。
3.B 题干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古时的国家大事主要是祭祀和战争。人面纹方鼎和四羊方尊属于礼器,三角援戈属于兵器,故答案为B。
4.C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故选择C项。
5.A 观察这组青铜器的图片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涉及音乐、生活等方面,种类繁多,而且用途广泛;由图片“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可以看出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片中的青铜器文物都制作精美,显示了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故B、C、D不符合题意。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从这组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这一信息,A符合题意,故选A。
6.D 根据题干中的“文字的发明过渡到文明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D
7.D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故选D。
8.A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商王武丁”可知,这些信息最早应该是用甲骨文记载的,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A。
9.A 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图中甲骨文应用了象形造字法,选项A符合题意。
10.B 甲骨文使用象形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有40%是象形字。认真识别选项中甲骨文字形可知,A是鼠,B是牛,C是羊,D是猪,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1.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骨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2.[答案]
(1)数量和种类多;功能多样;制造工艺水平高超。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数量和种类多,功能多样;根据材料一中的“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工艺十分复杂”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制造工艺水平高超。
(2)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即可。
史料拓展全练
13.[答案]
(1)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或距今约50040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甘肃齐家文化遗址。
(2)青铜由铜、锡等成分组成。钟鼎,用作礼器和乐器;斧头等利器;戈戟等兵器。我国古代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解析]
(1)根据史料中的“黄帝”“禹”判断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答出相关考古遗址即可。分中有铜锡等;抓住史料三中的“钟鼎”“斧斤”“戈戟”等关键词回答第二小问;第三小问,从史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三年模拟全练
14.B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末年的王懿荣是甲骨文的发现者。选项B符合题意
15.D 根据所学可知,A图是三星堆青铜器面具,B图是四羊方尊,C图是司母戊鼎,D图是利簋。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而材料“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正是描述了武王伐纣的内容
16.C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文物是利簋,故选C。
17.D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象形造字方法。五年中考全练
18.B 根据所学可知,通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可以研究商朝的历史。选项B符合题意。
19.B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20.B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和所学可知,甲骨文字形具有延续和传承性,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是甲骨文最主要使用的造字方法,甲骨文的文字载体是龟甲和牛、羊等兽骨。选项A、C、D均表述错误,选项B符合题意。
21.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礼器,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毛公鼎的内壁铸刻的文字为金文(铭文)。
22.B 题干信息说明[答案]源自图示内容。图示内容是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造字方法,从中只可以得到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的信息,所以B选项正确。A、C、D三个选项中的信息,都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所以A、C、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核心素养全练
23.[答案]
(1)商朝;盘庚。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3)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春秋鼎盛等。
(4)仓颉甲骨文
(5)中国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的甲骨,其中商代的最多,而商代甲骨大量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盘庚迁殷”,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青铜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考查文字的发展,根据相关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5)问考查甲骨文的地位。中国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的甲骨,其中商代的最多,而商代甲骨大量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立在安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