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的抗战
选择题
1.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
A.杨虎城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怀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下列哪一次战役属于武汉会战(
)
A.万家岭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廊坊大捷
D.汀泗桥战役
4.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5.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的时间是(
)
A.1937年
B.1938年
C.1944年
D.1940年
6.下列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豫湘桂战役 ③武汉会战 ④长沙会战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7.右边漫画的大意是:八路打鬼子,鬼子打老蒋,老蒋打八路。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漫画创作于抗战初期
B.漫画讽刺了蒋介石投降日本
C.抗战中蒋介石是共产党的主要对手
D.漫画讽刺了抗战后期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8.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右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场战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李宗仁指挥的战役 ②山东是主要战场 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
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1.(深圳市罗湖区期末)台儿庄纪念馆中有这样两则资料: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日本军方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资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将士不惜牺牲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D.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12.“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九一八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13.口述史料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要采用口述史料来研究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的相关事实,下列选项符合的是(
)
A.《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B.《李宗仁回忆录》
C.《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
D.《黄河大合唱》
14.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但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放弃了上海等沿海城市
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C.国民党组织了十几次大会战
D.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敌后游击战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史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火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这场战役有何意义?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
——子今、沈伟烈《国破幸有山河在》
材料三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中国未能亡国的两点原因。
(3)抗战中哪次会战最能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这次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没有对日军采取主动的战略或战役性攻势,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抗战中哪次会战证明“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4
BDADCCDCCABBBC
15.
(1)1938年。(1分)李宗仁。(1分)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分)
(2)较有利的地理条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顽强抗战。(4分)
(3)武汉会战。(1分)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破灭,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分)
(4)豫湘桂战役。(1分)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