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个聪明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是一种好品格。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尊君在不(
)
太丘舍去(
)
友人惭(
)
shě?
cán
fǒu
预习检查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根据文义读准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整体感知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时年:那年。
戏:玩耍。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整体感知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4、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章。
整体感知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不”同“否”
5、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一词多义
信
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名词,信用
形容词,真诚,诚实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5、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
)
③下车引之(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古今异义
古义:拉
,牵拉
今义:引导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光顾
整体感知
5、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词类活用
①友人惭(
)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②去后乃至(
)
③待君久不至(
)
“乃”前省略主语“友”
“待”前省略主语“家君”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合作探究
2.
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正直不阿
合作探究
3.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合作探究
4.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合作探究
5.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合作探究
6.“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您
(有礼貌地称呼
对方,是尊称)
我的父亲
(谦称,对别人
称自己的父亲)
合作探究
谦辞与敬辞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衬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拓展延伸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关于诚信的名句
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课堂小结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课堂检测
⑴与友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去后乃至(????????)?
⑷尊君在不(????
)(?
?
?)
⑸待君久不至(????)?
⑹相委而去(????????)??????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⑼元方入门不顾(????????)??
离开
约定
同“否”
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拉,牵拉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舍弃
您
回头看
课堂检测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辞有:
谦辞有:
③④⑥⑦⑨
①②⑤⑧
课堂检测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解析】
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表述不正确,“小弟”是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D
课堂检测
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解析】B项中的“无理”应为“无礼”。
B
精神的三间小屋
板书设计
对话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
聪慧善辩
据理驳斥
正直明理
对话内容
对话结果:
客人无礼
对子骂父
元方责客
无信无礼
客人无信
太丘舍去
客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重点】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个聪明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是一种好品格。
3、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4、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不(fǒu)
惭(cán)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
2、2、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根据文义读准节奏和断句。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入门不顾(回头看)
4、根据注解,用现代汉语复述,自己给自己讲得清楚。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5、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内容见课件】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2.
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懂礼识义;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3.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明确: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4.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5.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6.“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知识链接:谦辞与敬辞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衬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五、拓展延伸
关于诚信的名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六、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七、课堂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去后乃至(????????)?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⑹相委而去(????????)??????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⑼元方入门不顾(????????)??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辞有:
③④⑥⑦⑨
谦辞有:
①②⑤⑧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合作交流】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
【合作交流】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合作交流】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合作交流】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合作交流】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合作交流】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合作交流】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够准确通顺地直译文言文。
3.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并汲取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学习重点】
1.
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
1.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学法导航】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利用注释读懂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疏通文意后,反复朗读,读到流利为止。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先自由说从这两个故事中读到了什么,再参考教材中“思考探究”的第二、三题,以及本书中“问题探究”的两个问题来思考。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结合课后第五题,先了解课文中的“谦称”和“尊称”;再浏览教材补白中提供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自己比较熟悉,可以尝试使用。
【课文解读】
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一定要克服畏难心理和生疏感,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对于“言”的理解和掌握,应借助注释疏通大意,努力自主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反对过于机械的翻译和死记硬背,反对过早过多地学习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要高度重视文言诵读。在粗晓文章大意后,与其枯燥死板地句句翻译,不如在反复诵读中自然疏通;与其细碎学习语法现象,不如在诵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特点,逐渐强化文言语感。
初学文言文,应把重点放在实词的理解和积累上:一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儿女”(古代指“同宗的子侄辈)、“去”(古代指“离开”);二要注意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素,如“雪骤”中的“骤”,今天还在说“暴风骤雨”,再如“差可拟”中的“拟”,和今天说的“比拟”意义相同。多用比较法、联系法学习文言实词(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舍去”与“相委而去”意思相近),多举例子,加深印象;适当运用汉字学、词源学、训诂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准确、归纳类推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入门不顾”的“顾”是“回头看”;“页”部首的字多与头部相关如颇、顶、倾、项、须、顿、颅、领、颈、颊、颖、频、颗、题、颜、额、颠、颤等。
对于“文”的理解和欣赏,《咏雪》可以抓两个问题:一是从文中何以看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二是如何评论两个比喻的高下。《陈太丘与友期行》也可重点探究两个问题:一是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里,二是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二、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2.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
(引: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领)
(2)太丘舍去
(去: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
(期: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日期)
(4)相委而去
(委: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5)入门不顾
(顾: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照管,照看)
3.特殊句式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非人哉(
)
三、整体感知
4.请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5.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探究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课后作业】
1.解释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5)入门不顾(
)
(6)尊君在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参考答案:
二、基础知识
1.不,同“否”
2.(1)拉,牵拉
(2)离开
(3)约定
(4)舍弃
(5)回头看
3.(1)省略句,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2)感叹句。“哉”,表感叹的语气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4.略。
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反驳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四、课堂探究
1.“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自己就走,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时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
2.懂礼识义,聪明机灵。
3.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4.(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礼。因为“友”毕竟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课后作业】
1.(1)约定
(2)离开
(3)舍弃
(4)拉,牵拉
(5)回头看
(6)同“否”。
2.你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同行,过了正午时分还不来,这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
3.
“君”是尊称,文中指“友人”。
“尊君”是尊称,指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文中指元方的父亲陈太丘。
“家君”是谦称,指自己的父亲。
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é)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
何所似(sì)
?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期行(xíng)
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王凝之(níng)
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
欣然曰(yuē)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待君/久不至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
“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6.下列对《咏雪》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所以并不能看出作者更欣赏谁的答案。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7.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9.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10.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咏雪》中当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雪比作“ ”,谢道韫则把雪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3)《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你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4.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17.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徐
云
如
此
将
无
归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9.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________》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④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⑧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20.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谢
以
醇
酒
罚
之
乃
至
过
醉
而
犹
未
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下车引之(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未已
(
)
(4)欲放去邪(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4.你认为《谢安幼年谏兄》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篇?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并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A.德行
B.言语
C.雅量
D.政事
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é)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
何所似(sì)
?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期行(xíng)
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王凝之(níng)
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
欣然曰(yuē)
【答案】C
【解析】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项,“儿女”在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待君/久不至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答案为:C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C
【解析】C项中前为“拉,牵拉”,后为“引起,使出现”。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
“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表述不正确,“小弟”是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6.下列对《咏雪》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所以并不能看出作者更欣赏谁的答案。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答案】A
【解析】A项中从“公大笑乐”及文末对谢道韫身份的交代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答案。
7.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无理”应为“无礼”。
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答案】B
【解析】A项,惠赠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寒舍是谦辞,不能用来指别人家。D项,家父是谦辞,指自己的父亲,不能用来称呼别人的父亲。
9.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刻舟求剑”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则寓言,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所以D项不能表现孩子的聪明。故答案为D。
10.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咏雪》中当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雪比作“ ”,谢道韫则把雪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3)《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你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
(2)过中不至;无信;无礼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公大笑乐。
(6)吟咏雪的即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
“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2)---(6)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与背诵。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4.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
【答案】11.(1)相比
(2)才
(3)舍去
(4)回头看
12.B
13.(1)不久(或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14.柳絮是轻盈的,把白雪比作柳絮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具有美感。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句意: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乃:才;
(3)句意:抛下别人就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1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据此可断句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翻译。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欣然:高兴的样子。然:……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重点词语: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1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更突出了雪的轻盈。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17.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徐
云
如
此
将
无
归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9.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
15.C
16.①不久,一会儿
②
趁、乘
③正
④都
17.公
徐
云/如
此/将
无
归。
18.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
19.从甲文可以看到谢安是一个关爱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尊重晚辈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意对即可)
【解析】
15.C.错误,①句意: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如,像,②句意: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如,及,比得上。故选C。
1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紧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②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为: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方,正。
④句意为: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皆,全,都。
1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因为;说,同“悦”,愉快;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1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甲文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对于侄子侄女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可见其和蔼可亲,关爱尊重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
乙文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气度不凡。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________》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④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⑧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20.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谢
以
醇
酒
罚
之
乃
至
过
醉
而
犹
未
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下车引之(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未已
(
)
(4)欲放去邪(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4.你认为《谢安幼年谏兄》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篇?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并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A.德行
B.言语
C.雅量
D.政事
【答案】
20.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1.(1)
拉。(2)回头看。(3)停止。(4)
离开。
22.(1)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23.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A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的意思是: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因此,应断句为: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1.本题考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词义的理解。
(1)“下车引之”意思是: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是拉的意思。
(2)“入门不顾”的意思是进门却不回头看。“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3)“未已”的意思是不停止罚。“已”是停止的意思。
(4)“欲放去邪”的意思是你要把他放走吗?“去”是离开的意思。
2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注意(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2)念:可怜。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得,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決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诚信”的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反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辦,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以看出他懂得“信”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他懂得“礼”的重要;从他反驳友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谢安七八岁规劝不能以惩罚人为乐,说明他自小就懂得尊敬老人。说明谢安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