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2 07: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题夯基练
                    
题组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21河南信阳一中高二月考)1948年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表示愿意与将要成立的新中国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中共中央认为在外交问题上,不接受足以束缚我们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新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中国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其主要背景是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3.(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二期中)据学者统计,1953—1956年,“和平共处”一词每年以成倍增长的速度被《人民日报》使用,尤其是1954年以后,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骤然增加了3倍以上。造成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4.(2020湖北名师联盟高三一模)“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上述材料说明万隆会议 (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
C.有利于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
D.否定了“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合理性
题组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5.(2020江苏南通高二期末)从20世纪70年代起,经过几十年的磨合,中美关系逐步从单纯的“外力(应付共同面临的外部威胁)” 驱动型转变为“内力(产生于各自主要的国内政策的合作愿望)”和“外力(在全球和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合作需要)”的双向驱动型。推动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 (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题组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2020江苏扬州大桥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某评论总结道:“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他们(各国领导人)阐述了中国的对外策。……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
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7.(2020浙江宁波余姚中学高二期中)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军事同盟
C.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D.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一体化
8.(2020河北邯郸大名一中高二月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
A.致力于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新题素养练
                    
题组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20北京平谷第五中学高一月考,)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联合国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组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2020山西运城高一期末调研,)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  )
战略选项
战略重点
实现手段
选项一
大国协调战略
处理与大国关系
伙伴关系
选项二
区域整合战略
处理与周边关系
一体化外交
选项三
政治联合战略
处理与发展中国家
关系
论坛外交
A.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题组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3.(2021天津大港油田三中高三期中,)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  )
A.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政策
B.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
4.(2020河北衡水十四中高一月考,)“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数年来,“一带一路”推动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体现了 ()
A.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B.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C.中国开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题组四 综合题组
5.(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间的外交重大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接受“一边倒”方针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正式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8年
苏联提出在中国海岸建立长波雷达观测站和与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拒绝
1959年
中印边境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苏联公开指责和批评中国
1965年
面对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中国政府提出“援越抗美”的口号,支持越南人民的反美斗争
1969年
“珍宝岛事件”是中苏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的重要标志
20世纪
60年代
中国外交用“两条线”政策代替“一边倒”政策,和美苏对抗,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成为外交策略的重点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签署,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提出并执行“一条线”和“一大片”外交战略,团结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的国家,联合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共同反对苏联霸权
从材料事件表中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题夯基练
1.A
2.D
3.C
4.C
5.D
6.A
7.C
8.B
1.A 依据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我们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灵活解决外交问题,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排除B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故排除C项;“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故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所谓独立自主,一是独立,即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即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2.D 从材料“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可以得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应该是在1952年之前,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符合题意。“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苏联不属于帝国主义国家,A错误;B、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3.C 报纸使用某词汇的频率增高,往往和当时社会重大事件有关。“和平共处”一词在1953—1956年《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每年都成倍增长,1954年以后使用频率骤然增加3倍以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和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直接关系,故C项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和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4.C 据材料“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尤其注重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更加灵活,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推动了亚非国家与中国的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一边倒”外交方针无关,故D项错误。
5.D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进而推动了材料中中美关系的转型,故D项正确;A项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政策,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而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排除;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并非产生材料中外交转型的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
6.A 根据材料“以‘中国+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分析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等,均没有涉及“世界大国”,故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新特点,并非在强调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故排除D项。
7.C 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依据材料中“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联合国无关,A项错误。当代中国的外交是不结盟的外交,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军事互信,不能体现“军事政治一体化”,D项错误。
知识拓展 
  上海合作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截至2020年,上海合作组织共包含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国。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机制堪称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和谐共处的典范,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地区经贸以及人文合作,为地区间睦邻友好合作带来新潜力与新可能。
8.B 根据材料“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故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新题素养练
1.D
2.C
3.C
4.C
1.D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的,并非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故B项排除;国际新秩序还在构建中,故C项排除。
2.C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体现了区域整合战略,故C项正确。“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的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符合区域整合战略,故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符合大国协调战略,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不符合材料“新时期”的时间限定,故排除D项。
3.C 2014年中国为遏制埃博拉疫情扩散,及时向疫区提供物资援助,向联合国等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外交特征,故C项正确;中国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积极参与遏制疫情扩散的外交活动,与反霸、维和、构建均衡的国际关系等无关,故A、D两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不符合题意。
4.C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联通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互学互鉴、包容互信的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故C项正确。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强调合作共赢,倡导国与国之间的合作,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经济援助,故排除D项。
知识拓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或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5.答案 示例
论题:国家利益是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迫切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敌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的政策,新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随着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外交采取“两条线”政策,和美苏对抗。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中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执行“一条线”和“一大片”外交战略,国际地位获得提升。
结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问题,需根据题目的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例如可根据“一边倒”、《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8年的中苏关系、1969年的中苏关系等信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中苏关系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