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1,回答问题。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中心?
3.地球自转周期?
【互动探究】地球自转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
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
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2.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的
。
4.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日月星辰的
升
落、一天中物体影子的
的变化(
--
--
)。
【拓展提高】晨昏线
1.昼夜交界的线叫什么?
,由夜进入昼的那半叫
,由昼进入夜的那半叫
。
2.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吗?一般情况下,晨昏线和经线
。
3.同一经线上时间相同,昼夜情况是否相同?
4.如果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相差多少度?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年
C.一个月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
6、我国东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8:00,而西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10:00,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季节差异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7.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8.(1)左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E点的经纬度是(
),位于
(东/西)半球,
(北/南)半球;
(3)F点的经纬度是(
),位于
(东/西)半球,
(北/南)半球;
(4)E、F两点所在纬线长度
(相等/不相等)。
9.读“地球昼夜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公转的特征。
2.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新知讲解】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
公转方向:
公转周期:
公转轨道形状: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总是
的,且空间指向
,永远指向
。
【拓展提高】明析概念:
太阳直射: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
度。
: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新知讲解】四季的变化
观看动画并填写下表:
节气(日期)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
移,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
移。
回归线: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
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
移。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
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
移。太阳直射位置在
和
之间来回移动,因此我们把23.5°
N和23.5°
S这两条纬线称为
,23.5°
N称为
,23.5°
S称为
。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
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
季(
、
、
月);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
季(
、
、
月);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
季(
、
、
月)和
季(
、
、
月)。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
。
【互动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看视频,完成表格
北半球为例
图示
太阳直射
节气
昼夜长短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
长
短;南半球
短
长。
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
短
长;南半球
长
短。
赤道全年昼夜
,春分、秋分昼夜
。
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
夜渐
;南半球昼渐
夜渐
。
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
夜渐
;南半球昼渐
夜渐
。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
;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
。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
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
,66.5°
S称为
,66.5°
N称为
。
【拓展提高】太阳高度的变化
(角):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太阳高度被称做
。
位置图示
位置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全年太阳直射次数
图示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
(2)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
(3)一年中,同一地点,
季正午太阳高度大,
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学以致用】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
思考:
1.同一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房屋内影子的长度不同呢?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房屋内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夏至-秋分-冬至,影子长度由
变
;冬至-春分-夏至,影子长度由
变
,
最短,
最长。
结论: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
;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
;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
。
【新知讲解】五带的划分
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带、
带、
带、
带和
带。
完成下表:
纬度范围
气候特点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课堂练习】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在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B
,?C
,D
。一天正午,站在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一天应该是 月
日。今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大约在
。
2.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4.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地球的形状
B.昼夜更替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的变化
7.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8~9题。
8.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9.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北京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下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的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A与C两点位于白昼的是C点,位于黑夜的是
点;
B点所的时刻是
(清晨/黄昏)
C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
小时。
两等量太阳光束照射到球面示意图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1,回答问题。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中心?地轴。
3.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互动探究】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昼夜更替。
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的差异。
4.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拓展提高】晨昏线
1.昼夜交界的线叫什么?
晨昏线,由夜进入昼的那半叫晨线,由昼进入夜的那半叫昏线。
2.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吗?一般情况下,晨昏线和经线不重合。
3.同一经线上时间相同,昼夜情况是否相同?不同。
4.如果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相差多少度?15°。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是(
B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A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
A.一天
B.一年
C.一个月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B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B
)
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
6、我国东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8:00,而西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10:00,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C
)
A.纬度差异
B.季节差异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7.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
8.(1)左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E点的经纬度是(30°N,45°E),位于东(东/西)半球,北(北/南)半球;
(3)F点的经纬度是(30°S,45°W),位于西(东/西)半球,南(北/南)半球;
(4)E、F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相等/不相等)。
9.读“地球昼夜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公转的特征。
2.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新知讲解】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公转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拓展提高】明析概念:
太阳直射: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新知讲解】四季的变化
观看动画并填写下表:
节气(日期)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0°
23.5°N
0°
23.5°S
二分二至点以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北移
南移
南移
北移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回归线: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5°
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3.5°
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北移。太阳直射位置在23.5°
N和23.5°
S之间来回移动,因此我们把23.5°
N和23.5°
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23.5°
N称为北回归线,23.5°
S称为南回归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6、7、8月);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12、1、2月);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3、4、5月)和秋季(9、10、11月)。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互动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看视频,完成表格
北半球为例
图示
太阳直射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66.5°
S称为南极圈,66.5°
N称为北极圈。
【拓展提高】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太阳高度被称做正午太阳高度。
位置图示
位置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全年太阳直射次数
图示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90°
2
回归线上
90°
1
回归线至极点的地区
<90°
0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2)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一年中,同一地点,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学以致用】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
思考:
1.同一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房屋内影子的长度不同呢?
太阳高度不同(地球的公转)。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房屋内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夏至-秋分-冬至,影子长度由短变长;冬至-春分-夏至,影子长度由长变短,夏至最短,冬至最长。
结论: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__长__;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__短__;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零。
【新知讲解】五带的划分
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完成下表:
纬度范围
气候特点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北寒带
66.5°N~90°N
终年严寒
无
有
北温带
23.5°N~66.5°N
四季分明
无
无
热带
23.5°N~0°~23.5°S
终年炎热
有
无
南温带
23.5°S~66.5°S
四季分明
无
无
南寒带
66.5°S~90°S
终年严寒
无
有
【课堂练习】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在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夏至 ,B 秋分 ,?C 冬至 ,D 春分 。一天正午,站在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一天应该是 6 月 22 日。今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大约在 A 。
2.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D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B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4.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B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D )
A.地球的形状
B.昼夜更替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的变化
7.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8~9题。
8.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B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9.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B )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北京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下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D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的光照现象( C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A与C两点位于白昼的是C点,位于黑夜的是A点;
B点所的时刻是清晨(清晨/黄昏)
C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24小时。
两等量太阳光束照射到球面示意图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7张PPT)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新知导入
天转还是地转?
新知导入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地心说
新知导入
16
世纪
中
叶,
伟
大
的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
年观测研究,发表了著名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冲击了当时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当时的统治者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如今,地球绕太阳运动已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日心说
自主学习
地球的自转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观看动画并阅读课文P11,回答问题。
2.地球自转中心?
3.地球自转周期?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轴
一天(24小时)
互动探究
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合作探究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2.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昼夜更替
合作探究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3.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的差异
合作探究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
4.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合作探究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
拓展提高
晨昏线
2.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吗?
3.同一经线上时间相同,昼夜情况是否相同?
不重合
不同
4.如果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相差多少度?
15°
1.昼夜交界的线叫什么?
观看动画,回答问题。
晨昏线,由夜进入昼的那半叫晨线,由昼进入夜的那半叫昏线。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B
A
课堂练习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年
C.一个月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A
B
课堂练习
5.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
6.我国东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8:00,而西部地区某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10:00,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季节差异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B
C
课堂练习
7.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A
课堂练习
8.(1)左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北
南
(2)E点的经纬度是
,位于
(东/西)半球,
(北/南)半球;
(3)F点的经纬度是
,位于
(东/西)半球,
(北/南)半球;
(4)E、F两点所在纬线长度
(相等/不相等)。
(30°N,45°E)
东
北
(30°S,45°W)
西
南
相等
课堂练习
9.读“地球昼夜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与C两点位于白昼的是
点,位于黑夜的是
点;
(2)B点所的时刻是
(清晨/黄昏)
(3)C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
小时。
C
A
清晨
24
课堂总结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
周期:一天
方向: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地轴
地球的自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5.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
3.周期:一天
4.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绕转中心:地轴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观察
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
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表
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日期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中午,为什么太阳升得不一样高?所产生的物体影子也不一样长呢?
新知导入
地球的公转
新知讲解
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
公转方向:
公转周期:
公转轨道形状: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拓展提高
太阳的直射:太阳直射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斜射
太阳直射
明析概念:
新知讲解
四季的变化
节气
(日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观看动画并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
23.5°
N
23.5°
S
0°
0°
北移
南移
南移
北移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5°
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3.5°
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位置北移。太阳直射位置在23.5°
N和23.5°
S之间来回移动,因此我们把23.5°
N和23.5°
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23.5°
N称为北回归线,23.5°
S称为南回归线。
回归线
新知讲解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四季的变化
互动探究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
节气
昼夜长短
春分
夏至
冬至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秋分
昼夜等长
北半球为例
春分日
冬至日
夏至日
秋分日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观看动画,完成下表
互动探究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
长
短
南
长
短
互动探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互动探究
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66.5°
S称为南极圈,66.5°
N称为北极圈。
拓展提高
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太阳高度被称做正午太阳高度。
拓展提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位置图示
位置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全年太阳直射次数
图示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90°
回归线至极点的地区
回归线上
2
1
0
90°
<90°
拓展提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一年中,同一地点,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思考:
1.同一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房屋内影子的长度不同呢?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房屋内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学以致用
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
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零。
学以致用
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
新知讲解
两等量太阳光束照射到球面示意图
五带的划分
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新知讲解
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新知讲解
五带的划分
课堂练习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在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B ,?
C ,D 。一天正午,站在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一天应该是 月 日。今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大约在 。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6
22
A
课堂练习
2.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4.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D
B
B
课堂练习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地球的形状
B.昼夜更替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的变化
B
D
课堂练习
7.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A
课堂练习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8~9题。
8.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
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9.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B
B
课堂练习
北京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据图回答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的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C
课堂总结
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一年
公转重要特征: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公转周期:1年
4.特点: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
二、产生的地理意义
1.四季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
热带地区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返回
北温带
返回
北寒带
因纽特人的一家
返回
南寒带
返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