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变色龙》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根据课程标准对于小说的要求,同时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内容,品味写作手法,概括人物形象。
2、赏析人物,探索社会意义,揣摩写作主旨。
3、认识沙皇专制的腐朽,培养表里如一的独立人格。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的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发动和黑暗。
《变色龙》是短篇小说契诃夫的一篇经典之作。短短的一篇小说,作者集中笔力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人物的不断“变化”,将其置于前后矛盾的丑态百出之中,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对沙俄的警察制度和虚伪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作家不动声色,不加议论,但是好恶感情力透纸背。如何带领学生透过人物语言挖掘除作者对现实的讽刺,是一个难点。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读起来又充满了乐趣。因此选择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通过诵读、品读、探究等方法来分析、感受经典可能会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看待《变色龙》。所以本课结合教学主要是从奥楚蔑洛夫入手,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到一个社会的层层推进来完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对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了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外,还抓住了朗读这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
变色龙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蜥蜴,它的特点是会随着外界环境而改变自己的肤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变色龙》,课文内容与变色龙有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二、学习目标:
1、感知内容,品味写作手法,概括人物形象。
2、赏析人物,探索社会意义,揣摩写作主旨。
3、认识沙皇专制的腐朽,培养表里如一的独立人格。
三、作者简介: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他尤其擅长从日常生活汇总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高超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形象。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
四、新授: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个事件,一个人)
过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的事)
2、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案子?(可笑、滑稽、不可思议....)文中哪一个人物最让你觉得滑稽可笑?她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滑稽可笑?归纳:判案可笑(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穿着可笑。
3、本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警官在处理案件时是如何判案的?他判案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勾画奥楚蔑洛夫裁断和变化的句子,梳理文章内容)
4、奥楚蔑洛夫的穿着在这篇小说又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呢?
(军大衣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作用)出示幻灯片,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人物心理。
5、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达到这种引人发笑的效果的?(回顾胡屠户的前后变化)你从中看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警官形象?
(出示幻灯片)总结:五次变色夸张,两种面孔对比、形象总结。
(二)、探究主题,把握主旨(一个社会,一群人)
过渡: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折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以奥楚蔑洛夫为典型,揭露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是什么?
(出示幻灯片社会背景介绍)资料链接:《变色龙》写于
1884年,俄国沙皇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就是一个两面派,人称“狼嘴狐尾”,此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学生活动一】:揣摩环境,关注背景过渡:其实在小说中也有类似的语段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家出声朗读课文第
1自然段,体会能反映故事发生背景的词句。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学生活动二】:微型话题,概说人物过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层层展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典型意义对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请同学们结合文本研读人物言行,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人物,说说自己的理解。
呈现参考话题:
1.奥楚蔑洛夫善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2.赫留金是否值得大家同情?
3.如何评论不可忽视的“人群”?
4.怎样理解一直未出场的将军及其哥哥?
......学生读文、思考、发言。
【学生活动三】:“变”与“不变”,追本溯源过渡:通过分析探究,你认为文章标题的“变色龙”仅仅指奥楚蔑洛夫吗?为什么?
过渡:一个人善变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而一群人乃至当时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变色龙”,必定有其社会原因。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还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沙俄的黑暗统治使整个社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奴性的集体人格。这是一种强权下的人性变异和扭曲。
【学生活动四】:走进角色,演绎对话。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读课文选段,要求不改变文字,在语调语气、动作等方面充分夸大,读出对话中人物的表情和心理,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鉴赏作品,提升自我
过渡:曹文轩说:“一百多年过去之后,契诃夫笔下的若干社会病态依然存在。而那个社会造成的种种畸形人物——如“变色龙”依然就在我们身旁走动!”这就是契诃夫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社会中有没有类似奥楚蔑洛夫的人呢?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教师总结:变色龙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它塑造了有趣独特的“变色龙”的形象,借此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丑态,更是因为它借“变色龙”巧妙地表现出了人在“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中容易迷失自我的人性,希望同学都能坚守自己的品味格调,成长为最美好的自己。
五、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借鉴手法,续写《变色龙》。要求:忠于原文,用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扩展情节、细化人物形象。
2、阅读契诃夫的《胖子和瘦子》,进一步感受其艺术魅力。
附练习: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1.本段选自______国作家____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中的“上帝创造”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不过也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有写个......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思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何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何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何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描写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奥楚蔑洛夫前五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达中心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文
中
“
哦
”
独
语
词
表
现
奥
楚
蔑
洛
夫
什
么
心
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