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课标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秦朝的灭亡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子孙是二世,三世…
直至万世
民心
一、秦的暴政
秦兵马俑
一年的收成2/3要上交,这还让我怎么活啊!
膑刑
秦二世
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秦暴政的表现
1、重役
阿房宫想象图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2、苛税
3、酷刑
脚镣
束颈的铁钳
·秦朝死刑包括了腰斩、枭首、弃市、车裂、凌迟等。
·有些罪犯即使被免去死罪,也往往会被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将大量宫女殉葬
●把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
●诛杀兄弟、姊妹22人
●杀害蒙恬等大臣
●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
二、陈胜、吴广起义
{D7AC3CCA-C797-4891-BE02-D94E43425B78}
大泽乡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直接原因
结果
地位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遇雨不能按期到达,按律当斩
被秦军镇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泽乡遇雨误期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
陈胜、吴广相继被杀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那秦末农民起会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为何陈胜吴广能得到各地农民响应,引发反秦浪潮呢?
根本原因:秦朝对人民实行暴政。
民心
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
巨鹿之战
项羽
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先入咸阳,占领先机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三、楚汉之争
阅读课本P52相关内容,完成P53的材料研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出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张良、萧何、韩信的辅佐;收揽民心。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反抗秦的暴政
帝位之争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起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土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反抗推翻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王朝
D、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练一练
B
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练一练
B
西楚霸王项羽是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练一练
C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轸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而用刑太极故也
练一练
D
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朝的: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练一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