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
应的位理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落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的相应位五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学在我国学术史上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本身独特性甚强,却又很容易被当作一般对象
对待。它的文化内涵极丰富,文化品位极崇高,所以需要我国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科
学等多方面的第一流学者通力协作,方能胜任愉快,展现光辉;而那些第一流学者们各有自己
的理想事业,如何能以“一部小说”来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于是“红学”遂落于低层次的人
士之手。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勉强冒称一个“学者”,也不过是在三流的层次,还有一些尚不
如我,根本不具备研治此学的条件。以上二端,乃是“红学'‘悲剧性的最关键的矛盾因素,至
少在历史现阶段,其情势实在如是,讳言与美化,是有害无益的。
无视于“红学”之极大独特性而总想把它拉向一殿化,最好的例子可举海外的余英时。余
教授曾著专文倡言"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与"红学革命”,并以此而名扬寰宇。在他看来,已
有的红学一无是处,尤其是考证派已是“山穷水尽”
“眼前无路”,故必须“革命”,而他的
革命口号却是“回到文学上来”——认为红学研究只应是一种文艺方面的事,别的都差错了
路头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无视于"红学"的独特性而要把它向“一般化”靠拢。其实余英时
倒是个研究文化的高层次的教授(如对胡這的思想有所评论等等),连他都那么看待《红楼梦》,
则其他同类论红之人可推而知了。文学,文学,它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文化底基涵蕴、历史环
境、作者心灵神智,又能有何等其知灼见可以启辿学人呢?长时期评赞《红楼梦》“艺术”的,
仍然离不开“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心理描写”
“口语运用”等等之类,这倒看起来满像
“文学,,了,难道余教授会满足于这样的“回到文学”而以此排斥其它层面的研完吗?
我所列的第二条悲剧性,一方面与第一条有关联,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学术的普遍水平的事
怖。前者,至今连这“红学”的特定含义在大教授那儿都扯不清,则势必产生真红学与假红学
的混乱。“文学”范围的一股赏析评论不必说了,即如对小说作者的生卒与祖籍来作些考证——
这其实也超一般从事文史工作者的起码“基础课”,可超现在这也成了
"著名红学家",可见
这一
“界”的“家”之滥芋之地步了。
妇结一句话:“学"不足而“红”必虚。
(摘编自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重点摘要)》)
材料二:
周汝昌先生于1982年发表了《什么是红学》的演讲,提出两个观点:1.
“红学"有其特
殊性,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不一定就美红学。他说,"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不能只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红学不是要去代替
一般小说学,它却补充和丰富一值小说学。一般小说学也不能代替红学。”
2,
“红学"包括
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四学。周氏的观点非常明晰:"红学”是一种独特的学问,不同
于小说学;“红学”指曹学等四学。
应必诚先生在80年代那篇《也谈什么是红学》中说:“《红楼梦》作者、版本文献的考
证和《红楼梦》作品研究是红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红楼梦》作者版本的考证对
《红楼梦》研究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意义,因而是必要和重要的。”
“但《红楼梦》作品的
研完是红学的主体,《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不能脱离《红楼梦》作品的研究。"“红学
何为?就是用美学的、历史的方法,包括运用作者版本考证的研究成果在与时代历史、文化环
境、思想思潮、作者身世、文学传统以及与读者的联系中,去阐明《红楼梦》审美艺术的创造
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阐明《红楼梦》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等等。"
应文说:“红学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
完。'‘在这里,应氏以他自己的"红学"概念界定去反对周氏在另一种''红学”界定下的逻辑
展开。周氏的“红学"界定是否隐藏着否定"《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的动机,他
自己并未明言。他只是说这种研究是属于"一扱的小说学的范围",而不在"红学"的范围。
周氏的红学界定与他一生的红学研究大致对应。面对周氏的红学界定,我们只能说其界定过于
狭窄、过于专门化。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认为,周汝昌否定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进行研
完。
几乎对于任何《红楼梦》的爱好者来说,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狹,这并不困难。我
曽打过一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人既需要吃饭,也需要喝水。突然有一个人说,人不需要吃饭,
光喝水就行了,喝水才是人最特殊的地方。于是大家纷纷出来反对,长篇大论、连爲累牍地说,
吃饭和喝水是?-种辩证关系,应以吃饭为主,喝水只是辅助的,但也不能缺少。如此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辩证法自是常理,但又有什么价位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地听听对方的陈述,也许
可以从对方的荒谬中找到更加科学的养生之道。
(摘编自陈维昭《“红学”何以为“学”——兼答应必诚先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学科一流学者不以《红楼梦》来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所以没有正视“红学,,的特
殊性。
B.周汝昌先生认为余英时是研究文化的高层次的教授,应该不满足于“回到文学上来”
研究。
C.对“红学”概念的界定以及概念界定下的逻辑往往深刻影响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
范围。
D.周汝昌有没有否定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进行研究是陈维昭和应必诚两者观点不同
之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两则材料围绕“《红楼梦》研究”这一核心话题展开论述,各学者的观点不一,
体现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之丰富,文学品位之高。
B.周汝昌先生从个人对《红楼梦》独特性的理解谈起,认真分析了当下“红学”研究者
的情况,明确提出“学”不足而“红”必虚的观点。
C.周汝昌先生基于“红学"研究的特殊性,清晰界定了研究内容,应必诚先生虽然也承
认"红学"的特殊性,但其研究内容与周则完全相反。
D.陈维昭先生在充分分析应必诚先生和周汝昌先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提岀自己的研究
理念,委婉提出学术研充者应该善于倾听他人的陈述。
3.根据材料,下列各项中属于周汝昌先生对“红学"界定范畴的是(3分)
A.探究小说的悲剧审美特性
B,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
C.将“红学”分成四个体系研究
D.揣摩小说的语言风格
4.请分析材料二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4分)
5.学校即将举办《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会。关于“红学"的界定,周汝昌先生和应
必诚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师生们的热议。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6分)
(-)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9题。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节选)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
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大家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
髙一语文期末考试
第3页(共8页)
他4?点出位芙道:"近因风如?如?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邛^了许多。先前不过三四个人
为热围聚在一处,或掷,股或斗牌。近来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甚至冇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
十吊三百吊的大椅成。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
回我们来?
”探点逍:“我因想若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賛毋忙逍:"你姑
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由为耍找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问既耍钱,就保不
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览李,其中夜挣人稀,趋便蔵贼
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她妇们,贤愚混杂,贼盗
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卷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
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减,今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
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蛆妇到来,当升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
人出首者赏,隐怵不告者罚。
林之孝家的等见贾母动怒,谁敢徇私,忙至园内传齐人,一一盘查。查得大头家三人,小
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
和钱之多少。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帔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
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
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
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固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林之孝家的见他的亲戚又与他打
嘴,自己也觉没趣。迎春在坐,也觉没意思。
一时贾母歌晌,大家散出,都知贾母今日生气,皆不敢各散回家,只得在此暂候。
迎春正因他乳母获罪,自觉无趣,心中不自在,忽报母亲来了,遂接入内室。邢夫人因说
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迎春低着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
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
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小姐的身分来。”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
带。邢夫人见他这赦,因冷笑道:"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
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然不
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接着又有探春的小丫
头来报说:“老太太醒了。“邢夫人方起身前边来。迎春送至院外方回。绣桔①道:"如今我
有个主意:我竟走到二奶奶房里将奶妈偷拿累金丝凤的事回了他,或他着人去要,或他省事拿
几吊钱来替他赔补。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
谁知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蛆妇正因他婆婆得了罪,来求迎春去讨情,说:“如今还要求姑
娘看从小儿吃奶的情常,往老太太那边去讨个情面,救出他老人家来才好。"迎春先便说道:
“好嫂子,你趁早儿打了这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我自己愧还愧不来,
反去讨臊去。”王住儿家的听见迎春如此拒绝他,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发话道:“自从邢
姑娘来了,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
一两银子。常时短了这个,少了那个,那不是我们供给?谁又要去?我们这一向的钱,岂不白
填了限呢。”迎春听见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
髙一语文期末考试
第4页
(共8页)
不必牵三扯四乱嗦。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
出去歇息歇息倒好。”绣桔听了又气又急,因说道:“姑娘虽不怕,我们是作什么的,把姑娘
的东西丢了。他倒赖说姑娘使了他们的钱,这如今竞要准折起来。"'一行说,一行就哭了。迎
春劝止木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爲》3来看。
可巧宝钗,黛玉,宝琴,探春等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来安慰他。探春从纱窗内一看,
只见迎春倚在床上看书,若有不闻之状。探春也笑了,坐下,便问:“才刚谁在这里说话?倒
象拌嘴似的。”迎春笑道:“没有说什么,左不过是他们小题大作罢了。何必问他。”
[注]①绣桔:迎春的丫鬟。②《太上感应篇》:晋代葛洪托名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之名所作,旨在劝善惩恶,
宣扬因果报应。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独探春"笑着回应贾母,详细告知贾母“园内的人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
的情况,写出了探春的大胆机敏,管家称职。
B.小说通过“偏生我又病了”“回头命人速传”"当着贾母申饬”一系列的语言、动作
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责任心强。
C.小说借邢夫人之口
"两口子遮天盖日”道出贾琏夫妇在贾府内外掌权的事实,同时写
出邢夫人借题发挥,表达对王熙凤的不满。
D.小说王住儿媳妇反责迎春的一番话语,不仅反映了贾府内人际关系的复杂,同时也写
出了下人对主子的盘剥不堪忍受,奋起反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语简洁精当,如“忙说”
“忙道”
“命”等词语写出了贾母对事态发展的关心,
表现了贾母关心晚辈、精明果断,达到了
“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的效果。
B.小说釆用第三人称视角,详细叙述贾母雷厉风行的清查聚赌事件,要求“有人出首者
赏,隐情不告者罚”,对参与者不论身份一概不留情面严厉处罚,为下文埋下伏笔。
C.小说对于次要人物的描写,常通过几笔速写就勾勒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又气
又急”出谋划策、忠心护主的绣桔,平日倚仗哺育之恩作威作福、嗜赌成性的乳母。
D.小说善于通过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照描写,来突显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
形象特征。例如迎春和探春作为姐妹,却性格迥异,对比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曹雪芹在拟本回标题时,用一个“懦”字来突显迎春的品性,称其为“懦小姐”
o请结合
文本简要概括迎春之“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9.脂砚斋对此回评注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势如怒蛇出穴,蜿蜒不得捕”。请结合文本
分析本文的场景转换及其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课内文言文翻译(20分)
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共5小题,2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
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
(3)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輙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司马迁《史
记?鸿门宴》)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
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
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
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郛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浸、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
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部署,有
小校犯法,答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
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
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
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
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
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
旧法。"有民家子与姊婿讼家财。婿言妻父临终,此子裁三岁,故见命掌货产;且有遗书,令
异日以十之三与子,余七与婿。咏览之,索酒酹地,曰:“汝妻父,智人也,以子幼故托汝。
苟以七与子,则子死汝手矣。"亟命以七给其子,余三给婿,人皆服其明断。知永兴军府。五
年,宾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遗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
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大中祥符八年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知益州时摩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
供帐饯之/
B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
为供帐饯之/
C.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
供帐饯之/
D.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
为供帐饯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之”,张咏的字。字,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只有成年男子才能取字。
B.夙儒,夙,素有。才德高纯,名气很大的人。这里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C.太常博士,是古代官职名。掌教弟子,分经任职;国有疑事,则备咨询。
D.登科,也称登第。是指登上科举考试之榜,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可称登科。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咏大度谦让,举张覃为进士。濮州推举进士的时候,众人商议应该首推张咏,张咏
却推举尚未考中进士的夙儒张覃,众人称赞他懂得谦让。
B.张咏深谋远虑,封缄退还诏书。皇帝下诏审理张永德罪行,张咏劝说皇帝不予追究,
皇帝却未能采纳,不久,皇帝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C.张咏重视人才,善于激励贤才。蜀地学子原先没有求仕之心,张咏勉励品学兼优的张
及、李畋、张逵参加科举考试,士子们也开始力争上游。
D.张咏治政有方,减轻犯者刑罚。在歉收时节,官府捕获了贩卖私盐的人,为了避免他
们落草为寇,张咏决定从此以后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2)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15.张咏为什么没有遵从富人的遗嘱,反而将富人的七成财产判给了富人的儿子?人们怎么
评价他?请简要概括。(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气泾水③萦好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消水支流,在
今陕西省中部,古属泰国。紫纤:旋绕曲折。
髙一语文期末考试
第7页(共8页)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联写春日诗人站在荒凉的郊外远望泾水依傍着的村庄,陷入了极度哀愁。
颔联写出了诗人对过度放牧和开垦田地导致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痛惜之情。
颈联写暮色中的积雪苍山,云烟残阳笼罩树木,营造出了黯淡消沉的氛围。
全诗以“望"字引领全文,寓情于景,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所见所思。
17.诗人为什么在结尾说“不堪回首思秦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孔子
问公西华时,公西华在表明志向前先以"
,
"表明自
己谦虚的态度。
(2)《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載舟,水则覆舟。”《谏太宗十
思疏》中,"
,
”两句也表明了类似的道理。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如果做到
,
团结一致,联合抗秦,秦国即使想要吞并六国,那恐怕也是咽不下喉咙里去的,可
惜六国没有这样做。
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
归。”
——《论语?先进》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林觉民
我的梦想是:在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
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做出贡献。
——屠呦呦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
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上述材料中四个人所表述的理想哪一个对你更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
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主要运用了引证和比喻论证。引证:引用周汝昌和应必诚的话,便于读者清晰地看出他们的观点,也为作者比较二者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做了铺垫;比喻论证,用吃饭和喝水哪个重要的比喻来论述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狭的争论没有什么价值,应当善于倾听对方的陈述的看法。
5.示例1:更赞同周汝昌的观点。理由:①“红学”是一门特殊学问,需要各方面专家通力协作进行研究,才能发现它的价值;②不能仅仅把“红学”当作一般化作品,只进行文学方面的研究;③要提高文化学术的水平,才能真正研究透“红学”。
示例2:更赞同应必诚的观点。①《红楼梦》作者、版本文献的考证和《红楼梦》作品研究是红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②《红楼梦》作品的研究是红学的主体,其他研究不能脱离这个主体。
6.C
7.B
8.①奶妈赌钱,作为主子的她却不敢大胆干涉和制止;②奶妈把她的攒珠累丝金凤拿去典当,她知道了也不敢问一声;③丫鬟绣桔准备把奶妈的事告诉二奶奶,迎春怕惹事也加以阻止;④丫头和王住儿媳妇吵架,她劝止不住,躲到一边去看书;⑤探春等姐妹来帮她主持公道,她却自动弃权,装着不知道。
9.①由宝玉被吓牵连出聚赌事件;由聚赌事件自然引出迎春乳母之事;由迎春乳母被罚自然引出邢夫人责备迎春及累丝金凤被拿,王住儿媳妇来求情;由求情被拒引出王住儿媳妇说她们填了银子,引出绣桔争辩;由二人争吵引出探春想要体迎春出头。②这样的情节设置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场景转换自然,矛盾冲突不断,引人入胜。
10.(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2)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3)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4)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5)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11.C
12.A
13.D
14.①如果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追究侮辱主帅,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
②适逢(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于是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15.张咏认为遗嘱所写内容并非富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富人担心财产全部留给其子,其子很可能性命难保,所以他没有遵从富人的遗嘱。人们都佩服他的英明判决。
16.B
17.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8.(1)非曰能之?
?愿学焉
(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9.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