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平行线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平行线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2 07: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行线
教学内容:本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平行线》。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线和角”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奠定了基础。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线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尚不丰富,理解“同一平面”比较困难,以及怎样画平行线,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以及画平行线的过程。
2、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知道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的长度都相等
3、对周围环境中与平行线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尝试用自己方法画平行线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平行线,知道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的长度都相等
教学预设难点:探索平行线之间的所有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用具:直尺和三角板,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挂装饰画
1、教师谈话。想把一副画挂在墙上,怎样挂呢?
2、观察书中挂的画,怎样挂好看?把房顶线和画框的边看作直线,两个钉子到房顶线的距离相等。
3、抽象出房顶线和画框线和钉子到房顶线高度的图。教师介绍:房顶线和画框线的边线可以看作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通过挂风景画这一活动。引出关于平行线的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选取素材,学生易于接受。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1、学生观察光盘中演示的两组直线。教师点击一组直线,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另一组直线延长后永不相交,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师:什么叫做“同一平面”
教师借助两根木棒演示,让学生看成,不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木棒不会相交,但也不会平行;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木棒不相交(想象木棒的延长线),就一定互相平行。从而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教具演示,学生加深了对“同一平面”这一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活中的平行线
1、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现象,课件演示教材中的插图。学生说出那些地方平行。教师点击相应位置。
2、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
(三)平行线的特征
让学生在平行线之间至少画出3条垂直线段,
并测量它们的长度。说说发现了什么?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展示结果。
得出结论: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并明确指出平行线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四)画平行线
鼓励学生根据平行线的特征,借助方格纸和直尺自己画一组平行线,交流画法。
教师演示、示范以及讲解画平行线的方法、步骤:
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然后平移三角板
再沿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学生画平行线,并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观察作图步骤,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本课的重点,还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和作图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84页练一练
2、出示84页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五、板书设计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六、教学反思
1.认识平行线、理解“同一平面”是一个很难突破的难点,但去不能不讲,形式化的讲解不能加深孩子们对此难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设疑、参与他们的对话、适当时抛出疑问。
2.教会学生怎样画平行线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在学和练中自己掌握画法,并在小组讨论中发现画平行线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