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教学设计
课题
西游记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名著导读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教育部审定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本单元主要学习快读阅读,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希望通过这节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听说过这个神话故事,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后,要把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作品内涵上。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现实生活,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游记》的相关内容。2.通过精读经典篇目,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3.通过对比,展开联想和想象,收获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教法
点拨、讲授。
学法
速读、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及方式
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音乐想起,熟悉的韵律是否也勾起了你儿时的美好回忆了呢?它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神话故事,它在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人间百态和世俗情怀,它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
目标一: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游记》的相关内容。
活动1:速读教材,限时10分钟。
1.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2.能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3.能整体感知文章大意。4.自评、教师评价。
活动2:思考:小说写了什么内容?全书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能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教师评价。
活动3.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能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个性化表达。对主要人物能独立做出自己的评价。交流性评价。
目标二:通过精读“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理解人物形象。(尤其是孙悟空)
活动1:阅读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经验分享给大家。2.
阅读名著有哪些方法呢?(粗读感知、跳读、精读)
3.
这些阅读方法在运用时有哪些策略呢?
1.能够回忆课上老师介绍过的读书方法。2.能够明确每种读书方法的使用策略。3.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4.能通过老师的点拨解决疑难。5.交流性评价。
活动2:思考:精读批注时候可以批注哪些内容呢?
1.能结合老师推荐的方法独立完成自己的精读批注。2.能大声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1.能通过老师的引导,深入理解孙悟空的形象。
2.自评、交流性评价。
活动3:总结孙悟空在这一章节中的表现,做出你的评价。
目标三:通过对比,展开联想和想象,收获有益的人生启示。
活动通过比较两段文字思考:1.孙悟空在西天取经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思考: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能展开联想,联系小说的情节内容,认识到人物前后的变化。2.自评、教师评价、交流性评价。
活动3.如何理解他们的蜕变?你如何理解成长过程中的磨难?
1.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发思考,进一步理解小说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2.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小说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3.教师评价、交流性评价。
作业(评价反馈):
1.课后作业:运用精读的方法阅读孙悟空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第57回),做好批注。2.拓展性作业:完成小练笔《我的“西游”
记》,写写你读完《西游记》的感受和启示。
1.能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完成小说的精读批注。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3.完成拓展性作业能在阅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进一步训练速读,进一步体会“苦难”的重要性。
4.自评、教师评价。
1
1
第
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