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设计
课题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名著导读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的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教材分析
本课为名著导读课,课外学生阅读要远比课内老师讲解要重要,所以本课重在方法的指导、阅读意义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为此本课阅读比例要大于讲解,讲授主要带领大家初步了解本书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童年的真挚情感,同时对“自主阅读推荐”也有所涉猎,拓宽学生阅读面,正应本课题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学情分析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十篇散文组成的散文集,以记事为主,同时夹叙夹议,内容以鲁迅少年和青年时代内容为主,与中学生较为贴近。本文为初中阶段学生第一部推荐阅读篇目,诚如标题所言,本课应打破学生与经典的隔膜,学习阅读名著。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解和预习,了解《朝花夕拾》内容。
2.通过品析选篇,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体会鲁迅真挚的情感
。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了解名著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选篇,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体会鲁迅真挚的情感
教法
点拨、讲授。
学法
速读、选篇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及方式
激趣导入
导入词。
目标一: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学习阅读经典的方法和意义。
活动1:阅读56页蓝体字,释题《朝花夕拾》
。
1.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2.能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3.能与大家完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2:阅读教材56页结合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朝花夕拾》。
能准确提取教材中的关键信息。能结合之前预习与阅读介绍书目。交流性评价。
活动3:阅读57页“读书方法指导”,思考:1.现代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谈谈阅读经典的意义。
3.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名著,学习批注法阅读。
1.能找到教材中给出的阅读名著方法及意义。
2.能大胆与同学交流。
目标二:通过阅读选篇,体会阅读名著的意义。
活动1:阅读《五猖会》完成阅读表格。
1.能通过选文分析出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出句中的人物描写方法。3.交流性评价。
活动2: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像童年鲁迅一样的烦恼吗?读完本文,若你是父母,你会怎样去做?
1.能通过名著阅读启发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共情能力,分析现实问题。
作业(评价反馈):
课后作业:阅读《朝花夕拾》。完成读后感,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2.前置性作业:阅读《西游记》
3.拓展性作业:阅读孙犁《白洋淀纪事》和沈从文《湘行散记》
1.能运用今天所讲阅读名著。
2.完成完整的阅读表格。3.学有余力的同学应继续阅读其他作品。
1
1
第
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