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课堂笔记
比热容
1.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____________。
2.
比热容的单位:____________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_______。
3.
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
,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4.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值是不同的。
5.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没有内陆地区气温变化显著,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__,因此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砂石、干泥土要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一杯水倒去一半
B.
水凝结成冰
C.
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
15℃的水变成45℃的水
2.
(福建中考)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主要是利用水的(
)
A.
比热容大
B.
密度大
C.
凝固点低
D.
沸点高
3.
(杭州中考)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
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也越大,比热容与热量有关
D.
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4.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
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
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5.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
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
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6.
如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
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
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
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
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7.
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两规格相同的试管,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初温均为20℃的煤油和水。用同一只酒精灯同时在两只试管中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到30℃,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黄冈中考)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高,最高温度超过2000℃。如果得不到有效冷却,将影响其正常工作。为此,常使用水冷式冷却系统对汽车发动机降温。水冷的原理是通过流动的冷却液(由水、防冻剂、添加剂组成)包裹缸套和缸头,通过___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使发动机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冷却液的特点是比热容____________、凝固点低。
9.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杯水倒去一半,剩下的半杯水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光脚走在海滩上会感觉到沙“烫脚”,走进海水中却感觉到海水很凉,这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沙子比热容的缘故。
10.
(襄阳中考)汉江流经的地域广,且水量较大。大量的水蒸发时需要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且水的____________大,从而可以很好地调节两岸的湿度和气温。
11.
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min
0.5
1.0
1.5
2.0
2.5
温度/℃
水
2.0
4.0
6.0
8.0
10.0
沙子
4.3
7.9
15.2
18.4
21.5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组
自主提高
12.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两种液态的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更小
B.
如果a、b质量相等,则a的吸热能力更强
C.
在加热过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a、b的内能
D.
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b吸收的热量Qa=Qb
13.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参考答案
第2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
热量
c
2.
焦/(千克·℃)
J/(kg·℃)
3.
4.2×103J/(kg·℃)
4.2×103J
4.
特性___________5.
比热容
小(得多)
【课时训练】
1—5.
BACCC
6.
A
7.
在相同的时间内,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的质量
8.
热传递
大
9.
1kg的水温度每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4.2×103J/(kg·℃)
大于
10.
吸热
比热容
11.
(1)18
(2)吸收的热量
(3)如图
(4)沙子受热不均匀
12.
A
13.
(1)相同
高
(2)大于
(3)水第2节
比热容(第2课时)
课堂笔记
热量的计算
1.
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公式:Q吸=____________
。
2.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公式:Q放=____________
。
3.
c表示____________
,m表示质量,t0表示____________
,t表示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
A组
基础训练
1.
(温州中考)由比热容的公式c=
,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B.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热量成正比
C.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2.
小天用电热水壶将1千克20℃的水加热至7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水=4.2×103J/(kg·℃)](
)
A.
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5J
B.
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C.
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减小
D.
水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容变大
3.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
c甲最大
B.
c乙最大
C.
c丙最大
D.
c甲=c乙=c丙
4.
水和干泥土的比热容之比是5∶1,质量之比是1∶2,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2,则水和干泥土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
5∶3
B.
3∶5
C.
15∶4
D.
15∶1
5.
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
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
D.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6.
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B.
0~6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
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
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7.
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是通过____________
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如果水的质量是1kg,初温为20℃,鸡蛋取出时水温为30℃,水吸收的热量是
J。
8.
有一个饮料包装盒,上面标明容量500mL,若饮料密度ρ=0.9×103kg/m3,则它装满该饮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g;若饮料的比热容为4.0×103J/(kg·℃),则该饮料的温度升高5℃需要吸收____________J的热量。
9.
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是水,那么质量为500g、初温为20℃的乙液体吸收9.45×104J的热量时,乙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____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10.
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集热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一种装置,它可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下面是某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一组技术参数:
型号
真空管/mm直径×长度
容积/L
集热管采光面积/m2
吸热功率/W
水温/℃
A11-12M
φ48×1600
90
2.90
1200~2500
25~98
若此热水器中装满20℃的水,要使水温升高2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
J;若按最大吸热功率计算,加热这些水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h。(不计热量散失)
11.
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增加了。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kg的铝件[c铝=0.88×103J/(kg·℃)]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__________J的热量。
12.
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c牛奶=2.5×103J/(kg·℃)]
13.
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温度为20℃,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J/(kg·℃),c合金钢=0.42×103J/(kg·℃)]。求:
(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B组
自主提高
14.
现有同种材质的甲、乙两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将甲球投入一杯热水中,充分混合后,水的温度降低了t1;取出甲球,将乙球投入同一杯热水中,充分混合后,又使水的温度降低了t2(混合过程中无热损失)。则(
)
A.
t1=t2
B.
t1>t2
C.
t1<t2
D.
无法判断
15.
(苏州中考)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
下表提供的是一装满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太阳照射时间/h
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
热水器最大水容量/L
10
50%
100
水升高的温度/℃
水的比热容/J·(kg·℃)-1
水的密度/(kg·m-3)
60
4.2×103
1.0×103
注:1L=10-3m3
请根据上表信息,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kg。
(2)热水器中的水需吸收的热量为
J。
(3)热水器平均1h所接收的太阳能约为____________J。
参考答案
第2节
比热容(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
cm(t-t0)
2.
cm(t0-t)
3.
比热容
初温
末温
【课时训练】
1—5.
DACBB
6.
C
7.
热传递
4.2×104
8.
450
9×103
9.
小于
45
10.
7.56×106
0.84
11.
做功
1.32×105
12.
热传递
1.25×104
13.
(1)Q合吸=c合金钢m合金钢Δt=0.42×103J/(kg·℃)×1kg×
(836℃-20℃)=3.4272×105J。
(2)合金钢和水产生热传递,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则Q合放=Q水吸。把Q=cmΔt代入两边,得:c合金钢m合金钢(t0合金钢-t)=c水m水(t-t0水),即0.42×103J/(kg·℃)×1kg×(836℃-t)=4.2×103J/(kg·℃)×5kg×(t-20℃),t=36℃,则淬火后水的温度为36℃。
14.
B
15.
(1)100
(2)2.52×107
(3)5.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