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直接测量硬币的直径
B.测量出n圈细铜丝总宽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
C.直接测量小木块长度
D.测量全部书页(除封面封底)总厚度,除以张数得到一张纸厚度
2.下表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所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a、b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a______;b______;最后一列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某同学测量了三次,求得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5mm、0.088mm和0.087mm,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4.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4.为了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小明推车沿跑道绕操场一周。如果车轮正好转过182圈,车轮的直径是0.5m,则操场的跑道长___________
m。(π取3.14)
5.如图是小文用刻度尺测量一已知长度为L的金属丝的体积的情形,小文测出n圈金属丝的长度为L0,则金属丝直径的表达式为______,体积的表达式为______。
6.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想测量细铜丝的直径,请你帮助小明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铜丝、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
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
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甲图中正确的视线为
________
(选填“A”或“B”),测量值为
________
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5.
00cm(见乙图),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
________
,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
_________
mm。
8.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5.2,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
_________,钢管壁的厚度是
_________。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可以采用
__________
方法。
9.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①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和______,应分别改为______和_____。
②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
③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______和______。
实验序号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①
②
③
(2)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______s。
10.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
l1;
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
l2;
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______。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
(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______。
1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错误的步骤是______。错误步骤更正为: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______。
12.(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______cm,B尺的读数为______cm;
(2)下图秒表读数______。
(3)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请补充完步骤:
a.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b.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c.
______,
d.
______。
13.初二十四班的小王同学长期沉迷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不能自拔,在学习测量的知识时,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和他一起回答吗?
(1)如图,铅笔的长度应
______
cm。若该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停表的分度值是
______
,读数是
______
。
(3)如图丙量筒的量程为
______
,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______
。
(4)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d
=______;
(d)取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______
,这里用到的测量方法是
______
(选填“化曲为直法”“滚轮法”
“配合法”
“累积法”)
答
案
1.C
解析:
A.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已知铜线圈的宽度和匝数,测量出n圈细铜丝总宽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运用了累积法测长度,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量全部书页(除封面封底)总厚度,数出纸张数,用总厚度除以张数计算出每张纸的厚度,运用了累积法测长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纸的张数
纸的总厚度/mm
减少误差
0.087
解析:
[1][2]根据累计法测量,a、b两处的内容应为纸的张数、纸的总厚度/mm。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即题中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误差。
[4]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各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
3.5.15(5.12~5.18都可)
二
解析:
[1][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
L=15.15
cm-10.00
cm=5.15
cm
金属丝的直径
[3]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量的误差越小。
4.285.74
解析:
车轮的周长
则操场的跑道长
s=182L=182×1.57m=285.74m
5.
解析:
[1]小文测出n圈金属丝的长度为L0,所以金属丝直径的表达式为
d=
[2]金属丝可以看做圆柱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为
6.铅笔杆、刻度尺
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铅笔杆上,一共绕了n匝,用刻度尺测量出n匝细铜丝的长度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
解析:
(1)[1]细铜丝的直径较小,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实验器材:铜丝、铅笔杆、刻度尺。
(2)[2]实验步骤: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铅笔杆上,一共绕了n匝,用刻度尺测量出n匝细铜丝的长度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
7.1
B
9.
50
圈数
2.
0
解析:
[1]如图中刻度尺相邻刻度表示1mm,即分度值为1mm。
[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
[3]长度测量时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所以测量值为9.50cm。
[4][5]特殊方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时,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圈数n,所以铜丝的直径为
8.1.30;
39m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
[1]
[2]
5.2mm=0.52cm,
[3]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方法,以减小误差。
9.a
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不含书皮)
d
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bacd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mm
228.7
解析:
(1)①[1][2][3][4]因为书的封面和封底的厚度与内部的纸的厚度不同,所以在步骤a中应改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不含书皮);在步骤d中把纸的张数和页数混淆了,应当是除以张数,不是除以页数n;所以此步骤应改为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②[5]改正后正确的测量顺序应为: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不含书皮);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③[6][7]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量多张纸的总厚度L,数出纸的张数n,L与n之比是一张纸的厚度,所以表中第一个空代表纸的张数,第二个空代表纸张的总厚度。
(2)[8]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
3min48.7s=228.7s
10.A
C.用细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DBEC或DEBC(填其中一种就算正确)
大
解析:
(1)[1][2]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
(2)[3]改正错误后,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EBC或DBEC。
(3)[4]若在绕细铜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11.A
C
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DBEC
大
解析:
(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1][2][3]由以上知道,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2)[4]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C
(3)[5]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细铜丝的直径变大。
12.2.3
2.35
5min37.5s
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解析:
(1)[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5cm,测量是从4.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cm和7cm之间偏向6cm一侧,估读为6.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6.4cm-4.0cm=2.3cm
[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5cm,测量时是从4.00cm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3cm和6.4cm中间,估读为6.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6.35cm-4.00cm=2.35cm
(2)[3]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37.5s=337.7s
(3)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大多数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n,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故需要补充的步骤是:
[4]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5]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13.3.40cm
偏大
0.1s
277.5s
0~100ml
45ml
bdac
累积法
解析:
(1)[1][2]分度值为0.1cm,一共34格,注意刻度尺的估读问题,故读数为3.40cm;冬天,尺子会缩小,分度值会变小,故测量的值会偏大。
(2)[3][4]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s;先读分针,再读秒针。分针读数为4min半,过半,即读30s开外,故读数为4min37.5s,换为秒即为
(3)[5][6]丙量筒的量程为0~100mL;没有放物体时,读数为50mL,放了物体后读数为70mL,故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故被测物体的体积为20mL。
(4)[7][8]刻度尺的使用先选用刻度尺,并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故先选b,后取100页压紧,故是d,再测总长度,即a,最后计算,即c;测量方法采用的是累计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