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2 13: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历史上的今天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国鼎立
三国故事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民不聊生。
人民渴望统一。
阅读材料,分析军阀割据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到了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马植杰《三国史》
材料二: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200年
官渡
袁绍VS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壮心:统一全国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赤壁之战
天下形势示意图
赤壁之战
自主学习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自主学习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又以多败少,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为什么会取得不同的结局呢?
思考
小组合作,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曹操196年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因此身边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乌巢,烧掉粮草。
结合材料分析曹操能战胜袁绍的原因。
合作探究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军事上:战术正确。
赤壁之战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
北方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材料二:时曹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曹军船舰守卫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
《曹操传》
官兵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曹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思考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我心中的三国鼎立
课堂活动
三国鼎立
合作探究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三国鼎立
合作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发面进行分析。
分裂
统一
三国鼎立
措施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国鼎立
措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锦
三国鼎立
措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军阀割据
三国鼎立
经济凋敝
经济发展
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合作探究
进步
三国鼎立
1.
使东汉末年的分裂割据状态走向了局部统一。
2.
三个政权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符合人民的愿望。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曹操
一分为二,公正客观,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师寄语
以史明智我们才会
更加聪明,
更加高明,
更加精明。
三国鼎立
拓展延伸
老师眼中的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曹操的性格也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是曹操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巩固练习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袁绍和刘备
B.
曹操和刘备
刘备和孙权
D.
袁绍和曹操
2.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D
c
巩固练习
3.
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桂陵之战
D.
赤壁之战
4.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战乱频繁,破坏经济
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破坏了民族关系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D
D
巩固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材料一中“太祖”为什么能建立霸业,“霸业”初成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的战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那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