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导入新课
2008年奥运会的特色之一就是“人文奥运”。其中五句迎宾语更展示了我们的文化精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们出自哪本书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目
录
1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老子
3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争论焦点:如何治理社会即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秩序
“三教”:儒、道、佛
“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拓展: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2、政治:
3、阶级:
4、文化: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环境自由)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认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目标导学一:老
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老子》书影
百家争鸣之道家
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朴素辩证法观点)
②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③社会理想:“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姓李名耳,即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史(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著有《道德经》其主要主张有: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
小国寡民的社会
请你尝试举出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成语或者故事。
积少成多
转败为胜
无中生有
苦尽甘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
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