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师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316年内迁的匈奴族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祖逖北伐,闻鸡起舞,击楫发誓)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梁武帝萧衍夺取地位后,政治败坏,发生大规模叛乱,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政治重心,经济重心。
2、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为躲避战祸,北方人民南迁,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布满南迁的流民,迁入江苏一带最多,一部分进入浙江、福建、广东。
3、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A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
B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雨水充足。D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
4、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施用粪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5、影响: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南京称为六朝古都:三国时的吴国(建业),东晋(建康),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建康)六朝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的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6、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原因: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控制)(2)
说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7、汉语成为中国北方通用语言开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民族交融表现:
生产生活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同点
过程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结果
都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
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
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一.选择题
1.(2021海南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
)
A.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2.(2021广东3.)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C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3.(2021郴州市3.)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B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4.(2021北部湾经济区1.)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A
)
A.北魏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5.(2021重庆B卷2.)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C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6.(2021重庆A卷3.)右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D
)
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
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7.(2021成都市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沿袭了鲜卑习俗
D.
实现了南北统一
8.(2021潍坊市3.)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
C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
9.(2021青海省3.)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A
)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2021宿迁市3.)《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B
)
A.
平城文化落后
B.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11.(2021怀化市2.)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D
)
A.冯太后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12.(2021宜昌市4.)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D
)
A.
战争
B.
隔离
C.
分裂
D.
交融
13.(2021安徽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14.(2020东营5.)《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B )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15.(2020淮安13.)右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C
)
A.艺术表演
B.民族交融
C.重文轻武
D.生活面貌
16.(2020泰州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迁都城
17.(2020宜宾3.)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D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18.(2020菏泽3.)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C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19.(2020滨州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D
)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20.(2020聊城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C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21.(2020龙东地区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A )
A.洛阳
B.平城
C.成都
D.北京
22.(2020连云港22.)“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C
)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23.(2020黔东南3.)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D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4.(2020黔西南5.)“鲜卑贵候、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B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25.(2020福建5.)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D )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26.(2020杭州中考2.)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D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27.(2020北京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B
)
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28.(2020德州3.)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右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D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9.(2020广东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30.(2020淮安13.)右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C
)
A.艺术表演
B.民族交融
C.重文轻武
D.生活面貌
31.(2020丹东4.)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C
)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2.(2020潍坊5.)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C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33.(2020眉山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B
)
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34.(2020邵阳3.)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B
)
A.秦孝公
B.孝文帝
C.金太祖
D.成吉思汗
35.(2020云南3.)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
B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D.元朝的行省制度
36.(2020衡阳1.)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B )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37.(2019连云港
21.)“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A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38.(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B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9.(2019赤峰4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A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40.(2019聊城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D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二.非选择题
1.(2021岳阳市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有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有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拖”。这项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增加社会整体活力。
(1)图一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初,充实了湖南人丁、促进了湖南经济发展的人口迁移潮流是什么?
(2)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是谁?既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又给美洲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的是图二中的哪一航程?后来,林肯政府发表的哪一文献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图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新增劳动力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021岳阳市23.)23.(1)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为躲避北方战乱,从东汉末开始,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潮流:明初“江西填湖广
”。
(2)航海家:哥伦布;航程:中程。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变化: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工业化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作用:带去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2021恩施州13.)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1恩施州13.)【答案】
(1)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景之治。
(2)都江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原因: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著作:《齐民要术》。
(4)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5)国家的稳定、政策的合理、兴修水利等。
3.(2021通辽市12.)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中国是“--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三,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
(5)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2021通辽市12.)【答案】
(1)以商贸为主,丝绸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2)有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上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加速封建化进程,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
(4)与少数民族: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与其他国家:佛教传入、玄奘西游、四大文明外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影响朝鲜、日本,形成中华文明圈。
(5)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4.(2021株洲市21.)阅读下列材料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等因素共同推动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沿袭与创新】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交融与发展】
材料二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治理与巩固】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4)纵观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你有何启示?
(2021株洲市21.)21.(1)郡县制;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建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现在全国有56个兄弟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等等(有理即可)
5.(2021常德市25.)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汉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有何具体措施(至少写2个)?游牧部族侵入中国曾建立了哪些统一王朝?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1常德市25.)【答案】(1)措施: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措施: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击败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作用: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2)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王朝: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制度:元朝开创行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3)主要方式:册封喇嘛教首领。确定班禅和达赖册封制度,并设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组织雅克萨之战,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共同作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考点精讲
中考真题
草木皆兵
第13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生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316年内迁的匈奴族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祖逖北伐,闻鸡起舞,击楫发誓)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梁武帝萧衍夺取地位后,政治败坏,发生大规模叛乱,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政治重心,经济重心。
2、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为躲避战祸,北方人民南迁,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布满南迁的流民,迁入江苏一带最多,一部分进入浙江、福建、广东。
3、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A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
B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雨水充足。D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
4、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施用粪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5、影响: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南京称为六朝古都:三国时的吴国(建业),东晋(建康),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建康)六朝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的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6、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原因: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控制)(2)
说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7、汉语成为中国北方通用语言开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民族交融表现:
生产生活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同点
过程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结果
都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
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
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一.选择题
1.(2021海南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2.(2021广东3.)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3.(2021郴州市3.)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4.(2021北部湾经济区1.)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
A.北魏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5.(2021重庆B卷2.)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6.(2021重庆A卷3.)右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
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
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7.(2021成都市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沿袭了鲜卑习俗
D.
实现了南北统一
8.(2021潍坊市3.)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
9.(2021青海省3.)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2021宿迁市3.)《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
平城文化落后
B.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11.(2021怀化市2.)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
A.冯太后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12.(2021宜昌市4.)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
A.
战争
B.
隔离
C.
分裂
D.
交融
13.(2021安徽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14.(2020东营5.)《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15.(2020淮安13.)右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
A.艺术表演
B.民族交融
C.重文轻武
D.生活面貌
16.(2020泰州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迁都城
17.(2020宜宾3.)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18.(2020菏泽3.)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19.(2020滨州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20.(2020聊城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21.(2020龙东地区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
A.洛阳
B.平城
C.成都
D.北京
22.(2020连云港22.)“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23.(2020黔东南3.)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4.(2020黔西南5.)“鲜卑贵候、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25.(2020福建5.)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26.(2020杭州中考2.)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27.(2020北京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28.(2020德州3.)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右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9.(2020广东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30.(2020淮安13.)右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
A.艺术表演
B.民族交融
C.重文轻武
D.生活面貌
31.(2020丹东4.)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2.(2020潍坊5.)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33.(2020眉山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
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34.(2020邵阳3.)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孝公
B.孝文帝
C.金太祖
D.成吉思汗
35.(2020云南3.)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D.元朝的行省制度
36.(2020衡阳1.)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37.(2019连云港
21.)“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38.(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9.(2019赤峰4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40.(2019聊城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二.非选择题
1.(2021岳阳市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有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有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拖”。这项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增加社会整体活力。
(1)图一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初,充实了湖南人丁、促进了湖南经济发展的人口迁移潮流是什么?
(2)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是谁?既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又给美洲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的是图二中的哪一航程?后来,林肯政府发表的哪一文献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图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新增劳动力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2021恩施州13.)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2021通辽市12.)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中国是“--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三,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
(5)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4.(2021株洲市21.)阅读下列材料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等因素共同推动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沿袭与创新】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交融与发展】
材料二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治理与巩固】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4)纵观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你有何启示?
5.(2021常德市25.)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汉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有何具体措施(至少写2个)?游牧部族侵入中国曾建立了哪些统一王朝?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考点精讲
中考真题
草木皆兵
第13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