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01
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显微镜。
03
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02
【课前预习】
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B.欲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C.当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反光镜的凹面、遮光器的大光圈D.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d”
2.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暗
3.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取决于物镜的放大倍数C.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D.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4.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实验课常用到的仪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目镜内,就像瞄准射击一样B.若将左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C.下降镜筒时,要从侧面注视着物镜内,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D.转换高倍物镜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粗准焦螺旋
5.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出现的问题处理不恰当的是( )
A.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B.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C.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D.视野中有污点—用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课前预习】答案
1.B
2.C
3.A
4.C
5.D
光学显微镜
【学习探究】
显微镜
镜座
镜柱
载物台
镜臂
通光孔
压片夹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镜筒
目镜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1.与物体的放大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光学镜头上刻有的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2.与照明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反光镜有几个面?
3.怎样才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4.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途径是什么?
目镜和物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光圈和反光镜
反光镜→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眼睛
——接近人眼睛的镜头,上面标有16×或10×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16倍或者10倍
目镜
结论一: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上面标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物镜放大10倍或40倍
物镜
结论二: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你知道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结论三: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如果目镜放大5倍,物镜放大10倍,显微镜放大多少倍?
那么,如果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40倍,显微镜放大多少倍?
400倍
50倍
5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40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结论四:
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数量越多;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数量越少。
2.镜筒上升时,眼睛看那里?为什么?
1.镜筒下降时,眼睛看那里?为什么?
物镜。以免物镜和玻片标本相撞
目镜。目的是看清被观察的物体。
思考:
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四、复原放回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三、观察
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复原放回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口诀
自己操作完成下列任务:
1.先将玻片“e”正放在载物台上,然后观察你看到的物象是否与放置位置相同。
注意:先用10 ×目镜,4 ×物镜观察
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
2.尝试将玻片向左移动,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再将玻片向上移动,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
显微镜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3.目镜不变,将物镜转换到10 × 再次观察,你看到的范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范围越小,所看到的物体越大。
细
短
短
总结
暗
少
Part One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前一项)与操作目的(后一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2.七(一)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你反对的是( )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将写有字母b的载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未对准通光孔B.没调细准焦螺旋C.反光镜的角度不对 D.载玻片旋转180度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视野内光线较弱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或较大的光圈B.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C.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D.物像位于右下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5.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线比较弱时应换用凹面镜B.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C.大幅度下降镜筒时应注视目镜D.物像模糊变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6.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物像偏右,你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_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________,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_________,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___________。
8.小李同学选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观察细胞,这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9.使用12.5×的目镜和40×的物镜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______×。
10.使用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双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眼睛看着_______;然后镜筒缓慢上升,双手___________旋转粗准焦螺旋,眼睛从目镜内观察。
【课后练习】答案
1.A 2.A 3.D 4.D 5.C
6.右
7.小 大 多
8.400
9.500
10.物镜 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