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浙教版科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2.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4.知道寒潮、台风和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 
返回 
新课导入 
返回 
哈尔滨(冬天-20 ℃) 
海南(冬天25 ℃) 
我国气候的地区差异明显 
一、我国气候的地区差异明显 
新课讲解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课讲解 
非 季 风 区 
季 风 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夏季风 
大兴安岭 
冈底斯山 
阴山 
贺兰山 
二、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新课讲解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全年降水丰富。 
新课讲解 
1600 
800 
400 
200 
50 
1600 
800 
400 
200 
50 
乌鲁木齐 
托克逊 
哈尔滨 
上海 
广州 
1.分布特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原因: 
 降雨需要水汽,而夏天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越靠近海洋水汽就越充足。因此,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新课讲解 
冬季 
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新课讲解 
夏季 
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 
新课讲解 
 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新课讲解 
 海南岛的热带水果 
新课讲解 
 海南岛种植的反季节蔬菜 
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新课讲解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新课讲解 
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 
新课讲解 
冬寒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日照充沛 
新课讲解 
仙人掌粗大的茎是贮存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状是为了减少水的蒸腾,发达的根系可以充分吸收水分。 
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方法。 
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三、影响我国的灾害天气 
新课讲解 
1.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初春,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入侵我国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新课讲解 
 由太平洋上空的热带低压加强而成的巨大气旋。形成于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2.台风 
新课讲解 
由短时间的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引起的水淹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降水集中的季节,影响我国的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 
3.洪水 
新课讲解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 
阻挡,水的流速___, 
水的下渗就多,汇入 
水沟的水量就____。显然,____ 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______,如果植被遭破坏,会导致 洪水的危害和发生频率增大。 
慢 
少 
 植被 
 水土流失 , 
下渗 
植被护坡实验 
新课讲解 
结论: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 
植被护坡实验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气候。 
有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当堂小练 
2.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 ,降水 ; 夏季气温 ,降水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多。 
低 
少 
高 
多 
D 
当堂小练 
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 
B.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的海域,我 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C.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只有寒潮和台风 
D.台风能缓解或解除华北平原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B 
D 
当堂小练 
4.读图所示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堂小练 
(1)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大约为______毫米。降水稀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上海比较,乌鲁木齐的气温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冬季气温比上海气温低得多,夏季气温与上海相近,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 
 (3)新疆地区气候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 。 
245 
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D 
当堂小练 
5.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D 
A.干旱、洪涝、霜冻 B.寒潮、台风、霜冻 
C.干旱、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