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版三下第三单元《乘法》例3
队列表演(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34
设计理念: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计算教学的思考,有关计算的内容约占整个小学教学内容的70%。计算教学的几大目标: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在练习中,遵循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尊重教材,引导学生在观察,游戏挑战中,用直观方式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减少错误率,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思维。
教材分析: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课程,在整个小学阶段乘除法计算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它将为学生掌握多位数的乘法,因数是多位数的乘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教材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减少教学坡度。本节课专门针对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计算。
学情分析:笔算乘法的演算过程,多次应用乘法和加法,步骤较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容易出错。新课中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关于十位的计算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积的位置的书写,十位上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和算法,能熟练验算。
2、通过点子图的展示,提高学生的计算数学思维训练。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在练习中,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计算算理和计算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纸等。
过程预设:
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进入数学王国,让我们一起探索数学的秘密。
师:啊,在通往数学森林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让我们一起去解决它。
3、口算训练。
14×2
24
×
2
32
×
2
14×10
24
×
20
32
×
30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有效的故事情景,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探索算理,理解算法
(1)
师:打败了拦路虎,让我们继续前行,我们遇到了谁?(熊大、熊二)。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笔算:14×2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笔算,一位学生板演,并说出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
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基础,再次体会其笔算过程能有效的衔接起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并能让学生体会到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和基本方法。
(2)尝试计算14×12
1、小组合作,探索算理。
(1)明确活动目的
1.先独立思考如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再用笔将点子图分一分,把你的解题思路用算式记录在点子图下面。
2.已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3.可以和书交朋友,分析和理解书中小朋友的解题思路。
(2)小组根据活动目标,探索算法和算理。
【设计意图】
新知的学习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那么适时的给与学生活动方法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对于新知探索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有法可依。更能有效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步骤,有方法。
2、小组汇报,师生互评。
①学生汇报
14×12=160
1
4
×
1
2
————————
2
8
-----
14×2
1
4
0
------
14×10
----------------
1
6
0
-------28+140
②学生质疑,解答疑难。
【设计意图】
学生展示竖式过程、明晰算理。通过几何直观,进一步巩固算法。分析错误原因,是为了减少错误率。并让学生经历合作、分享的过程,进一步准确把握计算算理,体会计算方法。
③观察比较
1
4
1
4
×
1
2
×
2
————————
------------
2
8
2
8
1
4
0
----------------
1
6
0
提问:
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呢?
④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其实就是将其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观察,进一步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体会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和解答方法。
巩固训练
师:啊,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解决了这么困难的问题,熊大、熊二为了感谢我们,让我们一起去探宝吧。
【设计意图】
通过探宝活动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和练习的神秘感。使其能有效的进行练习,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1、
计算32×12时,可以这样想:
32×10=(
),
32×2=(
),
(
)+(
)=(
)
2、做一做
3、找错误
4、数学智慧星。
【设计意图】
巩固提升,综合运用所学,发展思维。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恭喜大家成为五星计算能手。
师小结:让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计算能力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孩子乐于分享、语言表达能力。成就感是一堂课最好的升华。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4×12=160
1
4
×
1
2
————————
2
8
-----
14×2
1
4
0
------
14×10
----------------
1
6
0
-------28+14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4得到4个十,故4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第三个层次,联系实际,强化练习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还可以对重难点内容再进行深入巩固。在教学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几个学生进行了乘法竖式的复述就完了,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我可以再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过程,出现错题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原因和正确的过程,但是我过于仓促的结束了教学,可能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