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贾平凹《秦腔》课件(17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贾平凹《秦腔》课件(17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12: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 腔
贾平凹
提纲挈领 学习要点
1.了解三秦大地山川风貌、人民性格,认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及展现的厚重的文化意蕴,提升文化修养。
2.鉴赏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体会其妙处。
3.掌握有关秦腔的文化常识。
4.掌握重点字词。
知人论世 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本名贾平娃,陕西省
丹凤县人 ,中国当代作家。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
中文系。198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出
版长篇小说《浮躁》 。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
《商州》 。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
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1995年,出版长
篇小说《白夜》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 。
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
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高老庄》 。2000年,
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 。2002年,出版长篇
小说《病相报告》 。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出版
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 ;
同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 。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 ;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知人论世 了解背景
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在西北这块土地上,秦腔已经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人民生活的五大要素。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作者对秦腔和秦川之地人民生活都饱含热爱,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散文,此文即是其一。
秦腔(Qinqiang Opera),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夯实基础 文化常识
夯实基础 掌握字词
1.泾()阳 2熨( )平 3.煨( )熟 4.攒拥( ) 5.偌( )大 6.嘁( )嘁喳( )喳 7.相依相偎( )
1.泾(jīng)阳 2熨(yùn)平 3.煨(wēi)熟 4.攒拥(cuán聚) 5.偌(ruò)大 6.嘁(qī )嘁喳( chā)喳 7.相依相偎(wēi)
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
根据文章缩写内容的内在逻辑,梳理本文行文脉络。
秦腔
1-3自然段:秦腔源于秦川西府,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
4-8自然段:秦腔演出
秦腔排演(4)
演出前台下(5)
秦腔演出(5-8)
演出时台上(6)
演出时台下(7)
演出轶事(8)
9-10自然段:秦腔神圣
鉴赏评价 感悟主题
作者写散文,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贾平凹《对当前散文的看法》),这种审美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将秦腔与三秦大地草野乡间联系在一起,强调无论是创造者,还是能够真正欣赏这种艺术形式的,只能是大苦大乐的草根百姓。秦腔作为秦川劳苦百姓五大生命要素之一,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比较起来,它是唯一的精神需求,是恶劣物质条件下的精神享受。农民把所有农闲时的注意给它,从中得到足够的乐趣。从搭台、排演到演出,他们全程参与,充满仪式感。全民动员的秦腔称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上演了各式各样生活的悲喜剧。“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等,将这一有血有肉的艺术形式与秦川农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鉴赏评价 场面描写
贾平凹曾说,“我羡慕那种横空排浪式的汪洋场面……情绪有了声响,幻想有了色彩”,你如何理解作者这句话?从《秦腔》中选取一例予以鉴赏。
二、课文鉴赏:
1.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 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
2.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 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家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寺庙里有 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 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
(写一个人田野里听到秦腔的情态及感觉,空旷有力,突出了秦腔的粗犷豪放,感人至深。
一、贾平凹这句话是对场面描写的赞赏,表明了作者对宏大的场面描写的青睐,对场面描写的妙处的体会。
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3.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问有坐处没有,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日”地一声隔人头甩去,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 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
鉴赏评价 场面描写
写秦腔排演。从演员到导演到观众,屋内屋外,夏天蚊虫,冬天透风,表现了人们对秦腔的认真严肃,对秦腔的钟爱,也反映出秦川人的生活状态。
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大幕又一挑,站出戏班头儿,大声叫喊要维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个两个所谓“二杆子”人物来。这类人物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却十二分忠诚于秦腔,此时便拿了枝条儿,哪里人挤,哪里打去,如凶神恶煞一般。人人恨骂这些人,人人又都盼有这些人,叫他们是秦腔宪兵,宪兵者越发忠于职责,虽然彻夜不得看戏,但大家一夜满足了,他们也就满足了一夜。
4.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 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 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鉴赏评价 场面描写
写秦腔演出前的观众席场面。占位,闹台的锣鼓,前边后边,里边外边,争抢,拥挤,甚至打闹,喊声骂声哭声,等等,场面热烈,全都是为了秦腔,表现出秦腔与秦川百姓的血肉联系。
鉴赏评价 场面描写
此段写演出时的场景。台上台下,演员观众,动作语言,和谐一体,将秦腔植根于人民得宠于百姓的环境氛围描绘的淋漓尽致。
鉴赏评价 品味语言
1.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何曾未登过台,起码不能吼一阵乱弹呢!
1.用排比及反问修辞手法,写出了秦腔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以及秦腔对秦川人的重要性,语气强烈,给人一气贯通的感觉。
2.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2.采用对比手法,写他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唱秦腔的艺术享受,写秦腔是他们生活中的五大要素之一,说明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对他们而言,不可或缺。同时,“老牛木犁疙瘩绳”,“关关节节”,“长线辣子”“牛肉泡馍”等语言具有地域性,散发着三秦大地的气息。
3.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 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鉴赏评价 品味语言
3.用比喻,用夸张性的语言,以实写虚,写出了唱秦腔的高兴或痛苦的感觉,形象直观,突出秦腔之粗犷豪爽而又缠绵悱恻,表现了秦腔对秦川百姓的重要性,给读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
4.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 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
写演出前舞台下热闹的场面。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语言,有动作;有文有雅,有粗有俗;有对偶,有比喻。画出了看秦腔的风俗画,显出了秦腔的魅力。
拓展阅读 触类旁通
夏河的早晨
贾平凹
这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点或者八点,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安静,使我醒来感到了一种恐慌,我想制造些声音,但×还在睡着,不该惊扰,悄然地去淋室洗脸,水凉得淋不到脸上去,裹了毛毡便立在了窗口的玻璃这边。想,夏河这么个县城,真活该有拉卜楞寺,是佛教密宗圣地之一,空旷的峡谷里人的孤单的灵魂必须有一个可以交谈的神啊!
昨晚竟然下了小雨,什么时候下的,什么时候又住的,一概不知道。玻璃上还未生出白雾,看得见那水泥街石上斑斑驳驳的白色和黑色,如日光下飘过的云影。街店板门都还未开,但已经有稀稀落落的人走过,那是一只脚,大概是右脚,我注意着的时候,鞋尖已走出玻璃,鞋后跟磨损得一边高一边低。
知道是个丁字路口,但现在只是个三角处,路灯杆下蹲着一个妇女。她的衣裤鞋袜一个颜色的黑,却是白帽,身边放着一个矮凳,矮凳上的筐里没有覆盖,是白的蒸馍。已经蹲得很久了,没有买主,她也不吆喝,甚至动也不动。
一辆三轮车从左往右骑,往左可以下坡到河边,这三轮车就蹬得十分费劲。骑车人是拉卜楞寺的喇嘛,或者是拉卜楞寺里的佛学院的学生,光了头,穿着红袍。昨日中午在集市上见到许多这样装束的年轻人,但都是双手藏在肩上披裹着的红衣里。这一个双手持了车把,精赤赤的半个胳膊露出来,胳膊上没毛,也不粗壮。他的胸前始终有一团热气,白乳色的,像一个不即不离的球。
拓展阅读 触类旁通
终于对面的杂货铺开门了,铺主蓬头垢面地往台阶上搬瓷罐,搬扫帚,搬一筐红枣,搬卫生纸,搬草绳,草绳捆上有一个用各色玉石装饰了脸面的盘角羊头,挂在了墙上,又进屋去搬……一个长身女人,是铺主的老婆吧,头上插着一柄红塑料梳子,领袖未扣,一边用牙刷在口里搓洗,一边扭了头看搬出的价格牌,想说什么,没有说,过去用脚揩掉了"红糖每斤四元"的"四"字,铺主发了一会呆,结果还是进屋取了粉笔,补写下"五",写得太细,又改写了一遍。
从上往下走来的是三个洋人。洋人短袖短裤,肉色赤红,有醉酒的颜色,蓝眼睛四处张望。一张软不耷耷白塑料袋儿在路沟沿上潮着,那个女洋人弯下腰看袋儿上的什么字,样子很像一匹马。三个洋人站在了杂货铺前往里看,铺主在微笑着,拿一个依然镶着玉石的人头骨做成的碗比画,洋人摆着手。
一个妇女匆匆从卖蒸馍人后边的胡同闪出来,转过三角,走到了洋人身后。妇女是藏民,穿一件厚墩墩袍,戴银灰呢绒帽,身子很粗,前袍一角撩起,露出红的里子,袍的下摆压有绿布边儿,半个肩头露出来,里边是白衬衣,袍子似乎随时要溜下去。紧跟着是她的孩子,孩子老撵不上,踩了母亲穿着的运动鞋带儿,母子节奏就不协调了。孩子看了母亲一下,继续走,又踩了带儿,步伐又乱了,母亲咕哝着什么,弯腰系带儿,这时身子就出了玻璃,后腰处系着红腰带结就拖拉在地上。
没有更高的楼,屋顶有烟囱,不冒烟,烟囱过去就目光一直到城外的山上。山上长着一棵树,冠成圆状,看不出叶子。有三块田,一块是麦田,一块是菜花园,一块土才翻了,呈铁红色。在铁红色的田边支着两个帐篷,一个帐篷大而白,
拓展阅读 触类旁通
印有黑色花饰,一个帐篷小,白里透灰。到夏河来的峡谷里和拉卜楞寺过去的草地上,昨天见到这样的帐篷很多,都是成双成对的鸳鸯状,后来进去过一家,大的帐篷是住处,小的帐篷是厨房。这么高的山梁上,撑了帐篷,是游牧民的住家吗?还是供旅游者享用的?可那里太冷,谁去睡的?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这里的人间。"
"看人间?你是上帝啊?!"
我回答着,自然而然地张了嘴说话,说完了,却终于听到了这个夏河的早晨的声音。我回过头来, ×已经醒,是她支着身与我制造了声音。我离开了窗口的玻璃,对×说:这里没有上帝,这里是甘南藏区,信奉的是佛教。
1995年10月31日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