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2 16: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自主学习
1、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2、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3、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4、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目标导学一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爆发
经过
结果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背景
展示材料: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
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
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和清王朝的社会状况。
一、甲午中日战争
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这场改革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1892:23万
1892:41%
1890:31.6%
1881:16.6%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1883—1894,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大清国
日本国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占领了朝鲜五分之三的国土,朝鲜李氏政权急忙向宗主国大清求救。而虎视眈眈的日本趁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
独立自学
请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找出在下列地点发生的事件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丰岛
平壤
黄海
辽东半岛
威海卫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丰岛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腐败无能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夺取制海权
战争爆发的标志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旅顺大屠杀




主要战役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左宝贵
邓世昌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战争爆发的经过
第一阶段(1894.7-9)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抗日英雄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回族,清费县地方村(今山东费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将劝他摘下
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
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致远舰部分官兵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民族英雄邓


军舰被鱼雷击中沉没时,邓世昌坠落海中,其随从刘忠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按犬首入水,自己亦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日军兵分两路先后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
日军在旅顺屠城四天三夜,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仅有掩埋尸体的36人幸免于死。旅顺城积尸如山,惨不忍睹。
日军占领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威海战役
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
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性质:
归纳: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欧美列强: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导火线:
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挑起事端。
VS
慈禧:(修颐和园之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辆,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日本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材料一:
材料二: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本军事对峙…他
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宁勿动”,“保舰勿失”,
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
(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日本马关春帆楼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媾和谈判图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独立自学
1.《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带来什么影响?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什么狂潮?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李鸿章
中方代表
伊藤博文
日方代表
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春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
《马关条约》
危害
结论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它
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
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辽台澎及附属岛屿
二亿两
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
进一步破坏了我国领土
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野心
加重人民负担,加剧社
会矛盾
汉口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重庆
沙市
苏州
杭州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危害:
讨论: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
哪些危害?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2100万元
白银二亿两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瓜分中国狂潮
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目标导学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三国干涉还辽
中国辽东
日本
俄德法干预
漫画《渔夫和鱼》
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西方各国的态度
解读漫画信息,说说你的感受:
令人同情的申诉者
心力交瘁的龙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三国干涉还辽
熊—俄国
太阳—日本
肠(蛇)—德国
虎—英国
鹰—美国:
门户开放政策
蛙—法国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长城以北和新疆
福建
山东
长江流域
两广、云南
各国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提出者: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美国
对象:
英、俄、德、日、意、法
提出时间:
1899年
政策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人人有份
“相互协商”
“门户开放”
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
中国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事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目标升华
理解巧记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本课小结
1.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检测目标
A
2.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国力强大
B.洋水师全军覆灭
C.清政府军备废弛
D.清政府的腐败
检测目标
D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平壤
B.旅顺
C.大连
D.威海卫
检测目标
C
4.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检测目标
A
5.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清军致远见管带是
(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检测目标
B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