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2 14: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一位皇帝是谁?
●最后一位皇帝又是谁?
皇帝是从什么时间退出历史舞台的?
秦始皇
宣统皇帝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从图中可见,当时全国的形势如何?
独立的各省亟待解决什么问题?
读图思考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料: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黄兴
1票
孙中山
16票
1911年12月29日上午,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正式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投票结果,孙中山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
——《民族振兴的追梦者》
《大总统誓词》节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想法?
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政权性质
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
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带有革故鼎新、“尽扫专制流毒”的新精神。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国名:中华民国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纪年:中华民国
历法:公历
国旗:五色旗
观察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时间轴,归纳其换算公式:
思考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公元年=民国年+1911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色旗
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
清末国旗——黄龙旗
皇权至上
国家和民族至上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巩金瓯(ōu),
承天帱(dào),
民物欣凫(fú)藻,
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皞
(hào),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清《巩金瓯》
中华民国国歌
祈求清朝长久
追求民主共和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先生连忙拉他起来,请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谈话,最后告诉他:“总统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评价:
材料:沪宁铁路车站的出口处挤满了接车的人,列车本应5:15到站,结果至6点半才到。误点的原因竟然又和剪辫有关。原来,6名革命军士兵在南京登上火车,他们上车后,不由分说就动手剪起旅客的辫子来。整整一车的人数以千计,一大半都留有辫子……就这样,车厢里乱做一团,以致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行。
——《档案中的上海剪辫往事》
1、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意味着什么?
反对清朝,支持革命
2、阅读本课49页知识拓展,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根据材料内容说说,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生活礼仪方面:
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
从跪拜礼到握手礼
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旗袍
剪辫运动

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变化?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形势紧张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支持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袁世凯(1859—1916)
1859年:袁世凯出生于河南
一个官宦家族
1898年:告密维新派
1902年:派留学生赴日本学军事
1905年: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袁世凯(1859—1916)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1.11.1
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1911.11.13
京畿各军归其节制
1911.12.7
出任议和全权大臣
派唐绍仪与南方总代表伍廷芳和谈
1911.12.29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财政危机
革命党内部对他的压力
袁世凯软硬兼施的进攻
立宪派、旧官僚的鼓动
帝国主义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
孙中山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优待皇室条件
清帝退位之后,其名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待之;
暂居宫禁,日后退居颐和园;
所有陵寝宗庙得永远奉祀,并由民国妥为保护;
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溥仪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统
退位诏书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图片链接及过程: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参议院投票决定以北京作为首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立宪派等的拥护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对清:逼清帝退位(1912.2.12)
革革命派:迫使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
成立
1912.1.1
中华民国创建进程示意
1912.2.12
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2.15
袁世凯
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3.10
袁世凯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4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人民权利
政治体制
国家性质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性质:
作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遗憾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转变了社会观念,传播了平等自由的思想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意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第一件去除满清象征的就是断辫令,要求所有人不得留辫,中国人面貌焕然一新!
辛亥革命剪辫子,国人面如死灰
一如满清入关,剃发留辫…….
民国男子发型
新纪元
新气象
新纪元
新气象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还需努力
课堂小结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1.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检测目标
C
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7年
检测目标
B
3.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检测目标
A
4.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检测目标
A
5.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标明其毕业于民国38年。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检测目标
D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