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2 18: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92200010274300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获得更多赔款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在中国商船上都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这件事最早应该发生在 ( )
A.《望厦条约》签订之后 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之后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3.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马首铜像流失海外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亚罗号事件
4.一段时间以来,外部势力支持香港反对派反中乱港,香港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惩治激进暴力犯罪,恢复了香港社会的正常秩序。回顾近代以来,香港走过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被“割占”与哪两次侵华战争相关,这种行径侵犯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知识点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沙俄 C.美国 D.法国
6.1877年10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特约记者T.W.在该报上发表了《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一文,写道:蒸汽火轮在扬子江上定期航行运营已有15个年头了,这项业务最初还是由美国公司发起的。材料中反映的现象 ( )
A.开始出现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表明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体现了列强由以商品倾销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三 这场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4)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史料拓展全练
拓展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上述史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其中的“两个强盗”指谁?“夏宫”指什么?





(2)与上述史料有关的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史料后你有何认识?





三年模拟全练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其中“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的事件是 ( )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10.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11.“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奕?)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花园’被烧”与哪一侵略者有关 ( )
A.英国军队 B.美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英盟军
五年中考全练
1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3.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5.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核心素养全练
16.100多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某校学生对战争罪犯进行了一次模拟缺席审判,请你参与其中。
【分析作案动机】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把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确定犯罪分子】
(2)主凶: 帮凶:
【列举犯罪事实】
(3)英法:
沙俄:
【寻找主要证据】
请将下列证据分类:
①圆明园焚毁前后的照片。
②联军中的所有人,虽然学历、年龄与思想各不相同,所得出的印象却是一样的:再也找不到可与之媲美的花园了。人们都震惊了,都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
-法国海军上尉帕吕
③清朝前期和清朝中后期的疆域图。
④流失在国外的曾在圆明园存放的文物。
⑤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当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
⑥《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中的条文。
(4)英法:
沙俄:
【指认犯罪地点】

(5)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英法联军主要犯罪地点——京师 B.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广州
(6)据图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
☆☆☆☆☆☆☆☆☆☆☆☆☆☆☆☆☆☆☆☆☆☆☆☆☆☆☆☆☆☆☆☆☆☆☆☆☆☆☆☆☆☆☆☆☆☆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能力全练
1.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及识记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所示事件最早应发生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后。《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3.C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圆明园进行了大肆劫掠,之后又放火焚烧,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流失海外。
4.[答案]
(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领土主权。
[解析]
(1)根据图片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这种行径侵犯的是中国的领土主权。
5.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学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天津条约》有关,《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7.[答案]
(1)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沙俄。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列强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材料二中的“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史料拓展全练
8.[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圆明园。
(2)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亦可)
[解析]
(1)史料反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夏宫”是指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通过史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三年模拟全练
9.C 由材料“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并结合所学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故选C。
10.B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选B。
11.C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圆明园。故“花园’被烧”与英法联军有关。
五年中考全练
1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材料中现象最早出现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13.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烧毁。故选B
14.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大沽、天津,随后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并放火烧园。结合图中“大沽”“天津”“圆明园”等信息可知,图示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5.B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期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②符合题意。
核心素养全练
16.[答案]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主凶:英国、法国。帮凶:美国、沙俄。:::
(3)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4)英法:①②④⑤。沙俄:③⑥
(5)上框为A,下框为B
(6)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2)(3)(4)(5)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联系教材内容逐问作答即可。(6)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增开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是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