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原文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白描手法,用九个意象(景物)叠加,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为末句抒发“断肠人”的情感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凉悲苦之情。
特色赏析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借景物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表达作者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孤寂之情。
巩固练习
1.“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特色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黄昏时分,一棵缠着枯藤的老树上,盘旋着数只归巢的乌鸦。
4.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5.
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
B、
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
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7.
默写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