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16: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二、介绍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一遍诗。
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四、品读鉴赏
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
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A、分析芙蓉意象:芙蓉就是莲花。
a、《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代表的是高洁的君子之风。
b、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荷花用来喻意境的静谧悠闲。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在很多情况下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B、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兰泽”、“芳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我们猜测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描述了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对眼前美景充满爱恋。
(4)大家认为,这是一名男子,还是女子?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盛夏的江南水边,主人公驾着一条轻舟,慢慢摇着船桨,穿梭在荷叶中,去采那一朵莲花。这应该是一名女子。
2、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这位主人公赠送的对象是谁?
明确:远方的人。而且结合全文可以知道,是远方的那个爱人。
(2)“远道”透露出什么信息?这个还能说是欢快吗?
明确:所思之人不在身边。情感是思念的,是失落的。
(3)之前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景象是什么景?可是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这叫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在这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中,主人公手拿莲花,站在舟头,独自怀远,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4)从这两句看,我们能读出主人公的性别吗?
明确:不能严格的区分。一个女子手持莲花,呆呆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或是一个男子,痴情地凝视江水想着家乡的妻子,都可以成立。
3、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旧乡、长路。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2)“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迷茫痛苦到极点。
(3)这两句,我们再看一下,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
明确:按常理推算,一般离家远行的是男子。
4、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意:找诗眼,抓主旨;
(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
明确: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两种: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2)这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3)这两句觉得是男子还是女子呢?
明确:好像又皆有可能。
五、合作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
2、明确:(1)闺妇思远:女子思夫。理由:芙蓉,谐音双关,暗关“夫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情。
(2)游子思乡:旨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联系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颗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想妻子,妻子想他,情之深,思之切。
女子在采芙蓉遥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想象着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这个想象出自女子对于男子爱情极深的信任,心有灵犀一点通,衬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话。“忧伤”的也不仅仅是女子一个人,这个画面中相对出现了两个人隔着遥远的长路互相思念,这首诗的意味更加深刻。
3、引出从对面落笔——悬想的手法。
所谓“对面落笔”,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就是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着笔,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简单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六、总结语:
《涉江采芙蓉》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七、作业布置:
试着将诗歌改写为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