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02 18: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想想议议
农药(DDT)
1.鸟兽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比海水高出百万倍。
发现:
浮游生物→鱼→鸟、兽
2.在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有DDT的存在。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Ⅱ号
生物圈Ⅱ号实验基地区域分布
居住地
农业区
沙漠
沼泽
海洋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一、生物圈的概念
是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
二、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以海平面为标准
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的范围
包括三部分:
1.大气圈的组成:
2.生活的生物:
大气圈
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由各种不同的气体组成。
高山兀鹫[

jiù
]
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多米,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大气圈的底部
O
各种气体
飞翔的鸟儿
微生物
大气圈的底部
神舟七号
水圈
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大多生活哪里?)
1.水圈的组成:
2.生活的生物: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米)
水圈的大部



狮子鱼是地球上栖息地最深的脊椎动物,生活在太平洋7.7千米深处。
水圈的大部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岩石圈
1.大气圈的组成:
2.生活的生物:
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思考: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理由。
不是。
岩石圈中有大气圈和水圈;
水圈中有大气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中有水圈和岩石圈.
生态系统的种类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荒漠生态系统
4.淡水生态系统
5.海洋生态系统
6.湿地生态系统
7.城市生态系统
8.农田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较湿润地区。
特点:动植物种类________,结构
复杂且稳定。
作用:涵养水源、__________等。
繁多
保持水土
森林生态系统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作用:
1、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________地区。
(2)特点: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3)作用:防风固沙。
干旱
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有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作用。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湿地生态系统
(1)分布:多水、过湿的环境。
(2)作用:__________、蓄洪抗旱等。
(3)典例:沼泽。
净化水源
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淡水生态系统
(1)组成: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______________。
(2)作用:为陆生生物提供水源和食物。
淡水生物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组成:海洋和海洋生物。
特点:植物以________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很多。
作用:参与调节全球气候。
浮游
海洋生态系统
调节气候,资源丰富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______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人工
生物种类较单一,
需大量人力物力管理和维持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起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人类是主要的
_______。
人类
消费者
自我调节能力很小,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城市生态系统
1.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是孤立存在的吗?
2.与其他生态系统有关系吗?谈谈你的看法。
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料分析
1.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2.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
大气的流动
阳光普照大地
水循环
非生物因素:阳光、大气和水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河流(淡水)
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源头
沿途
形成
流入
灌溉
供水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例:
1、非生物因素方面:
各生态系统都共享阳光、空气和水并受其影响。
2、地域关系方面:
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3、生物方面:
各种生物通过运动可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如:植物的传播,鱼类洄游,鸟的迁徙,人类活动等。
五、保护我们的家园
---
生物圈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有的家园。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依赖地球环境而生存,并使自己变得适应这个环境。同时,人类也不断地与恶劣的环境条件作斗争,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更适宜于人类。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大陆上经常使用一种叫做DDT的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杀虫,其中大部分药剂落在地面上和进入空气中,随着雨水,顺着地面的水流汇入海洋。于是DDT进入到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鸟、兽,鸟、兽体内积累的DDT的含量比海水中高出百万倍。DDT使鸟的卵壳变软,孵化时极易压碎,孵不出小鸟,使得鸟的数量减少;DDT还能引起妇女不孕。DDT不仅危害当地的人及其他生物,就连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和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发现有DDT存在。如今,大多数国家都禁止使用DDT。
历史的教训:
2011
年日本发生的核辐射泄漏事件,其核辐射物质却能在美国被检测到,从生态系统角度来分析其原因是
什么?从中能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提示:
原因——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生态系统之间互相关联。
启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课堂小结
一、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保护生物圈
1.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检测目标
C
2.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

A.阳光普照所有的生态系统
B.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
C.鸟类的迁徙跨越了多个生态系统
D.农药能灭杀农田的害虫
检测目标
D
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检测目标
D
4.生物圈内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A.都彼此相互联系的
B.有些是相互联系的
C.各自独立的
D.生物成分间没有联系
检测目标
A
5.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检测目标
D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