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目录
壹:大运河再建的历史前提
贰:大运河为何一定要修建
叁:大运河与隋王朝的灭亡
壹:大运河再建的历史前提
统一 富强 文明
暴虐 造反 短命
隋文帝
隋炀帝
从大运河看隋的兴亡
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八
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壹:大运河修建的历史前提
贰:大运河为何一定要修建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
躬行节俭
简要刑律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改革货币设置粮仓
社会繁荣开皇之治
“ 关中大旱,人饥 。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贩给,不以官位为限 ”。
开凿广通渠
利关东漕运
为何开凿广通渠?
封建统治阶级追求享受挥霍的欲望不断扩大
京都长安, 供应更感遗缺
中原关中屡遭战乱 , 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诸州调物……达于京师 , 相属于路 , 昼夜不息者数月 ”。
开凿广通渠之后如何?
盛世危局
虽然省吃俭用、虽然开渠漕运,但依旧是每逢水旱 ,
仍 不 免 于 饥 谨。怎么办?
社会经济基础
贰:大运河为何一定要修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东晋至南朝各代的经营,长江沿岸各地经济早已非昔日可比。
《宋书》说:“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稳,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复衣天下”。
隋朝初年,“…宣城…吴郡…余杭……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旅并凑”。
总体而言:长江流域比北方富庶
只有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开辟一条新的水上捷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安、洛阳两都的粮食及其他物资的供应问题,并促成南北的经济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统一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周天和四年(569年),杨广生于长安
开皇元年(581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
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班师后,杨广晋封太尉。
开皇十年(590年),江南各地发生反叛。杨广奉命到江都任扬州总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治考量
江南社会不稳,政治势力不可轻视
隋文帝平陈第二年,“ 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开皇十八年下诏“ 吴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
要往江南“ 审刑政之得失”。
接着便带领几十万人的队伍“ 巡幸”江都。
而杨广曾任扬州总管面对长久以来的江南问题如何解决?
向江南炫耀武力,实行军事威 慑,以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巡行江都”仅仅是为了个人游玩享乐?
关陇集团势力强大,左右国家政局
西魏、北周、隋和唐统治者全是出自于关陇集团,权力和影响巨大。杨坚可以兵不血刃轻而易举的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那是因为他本来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人物。对于关陇集团来说,隋取代北周,只不过关陇集团内部权力更替,可对于杨坚来说这些关陇贵族控制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割据一方,是统一帝国的巨大障碍。
开
通
大
运
河
江南士族
关陇集团
打压
联系
科举制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赵 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军事目的
大运河开通
涿郡—永济渠的开凿
方便粮草军需补给
加强东北地区的控制
南方经济为战争服务
叁:大运河与隋王朝的灭亡
过度征摇,严重地摧残和消耗了社会劳动力。
大业元年开浚山阳读,开凿通济渠,建东都洛阳三大工程同时进行,共征调民丁300多万。
“下寨之处,死尸遍野”、“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过度的挥霍,大量地耗费了社会财富。
开运河时,修御道,植翠柳,建离宫,造龙舟,加重了各地人民的经济负担。
“急如星火,民间有配著造船一只者,家产破用皆尽,犹有不足,枷项答背,然后鬻货男女,以供官用”。
杨广乘龙游江都时,所过州县,500里以内尽献珍食。
隋末大运河两岸各地人民的相继起义。
叁:大运河与隋王朝的灭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杜佑《通典》:大运河开通后,“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来往不绝”。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长江与南北运河的通舟盛况说:“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
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
大运河在我国唐代南北水上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隋炀帝一生好大喜功,最终只留下了一丘荒冢,半截残碑。但他留下了碧波荡漾、生气勃勃的大运河,却是一代帝王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决策的最好证明。
是非功过,波澜不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皮日休
唐·胡曾
汴河怀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