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张PPT)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掌握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布局及特征。
农业
区位
学习目标
导:5min
导:
下图示意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地,西红柿来自
沙特阿拉伯,土豆来自以色列,鸡肉来自泰国,芦笋来自秘鲁……
该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生长习性,与来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否相适应?试举例说明。
导:5min
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好;智利地中海气候区域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品质好.........
思:
1.P56页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2.P57页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P58页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内容、及影响
4.P59页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内容、及影响。
5.P60页农业布局概念、要求。
6.P61页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7.P63页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思(7min
):
一、农业区位因素
评: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评:25min
(一)农业的概念和特点(红皮书34页)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双重影响,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农业的特点——地域性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评:25min
农业的特点——季节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评:25min
农业的特点——周期性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
评:25min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评:
评:25min
(二)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
条件
科学
技术
社会
经济
(二)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评:25min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置身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评:
评:25min
自然条件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我们常以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
10
℃
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评:
自然条件
1.气候
评:25min
气温、降水、光照、热量、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风
①光照
吐鲁番的葡萄在光照充足条件下
东北人参则生长在树阴下
a.
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着色佳;
b.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因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C.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②热量
南方主要种植喜热的甘蔗、橡胶等作物
北方则主要是喜温的大豆、苹果等
a.
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岛,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b.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熟,甚至无法生长。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提示:冬冷,对农作物不利之处是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有利之处是不利于害越冬,来年病虫害减少。
区分生长期和生长周期:热量条件好的地区,生长期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年三熟热量条件好的地区,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时间短,则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一般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农作物品质不好。
③降水量
a.降水量适中上,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a.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日温差过大可能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b.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品质较差。如室内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
④气温日较差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进而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好坏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新疆瓜果甜、西欧大部分地区适宜牧草生长但不适宜谷物生长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复种制度、产量
珠三角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松嫩平原甜菜、青藏高原青稞均一年一熟
降水
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状况,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
2.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土壤肥力不同,土地生产力也是不同的。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地生产力。
评:
评:25min
肥沃的黑土
酸粘瘦的红壤
土壤由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四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适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
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我国三大肥沃土壤:东北黑土地、四川盆地紫色土、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土壤
通过土壤酸碱度、肥力、土层厚度和质地影响农作物生长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
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酸性土壤——茶树、柑橘;碱性土壤——甜菜、枸杞:沙质土壤——棉花、花生
3.水源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水源较多的地方,适宜于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
水源较少的地方,往往只能经营旱作农业或者灌溉农业。
评:
评:25min
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湖水、丰富的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都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
水源充足地区可以发展渔业
降水较少地区种植的小麦
旱作农业,亦称“雨养农业”,是指在无补充灌溉水源的地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包括通过集雨措施以达到有限增产的农业,亦可视为节水农业的范畴即旱作节水农业。
灌溉农业通常指以水利灌溉设施为保障,满足作物对水份要求以获得稳产高产的农业。灌溉农业的另一含义是指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绿洲农业,亦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水源
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区位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毫米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河西走廊粮棉、南疆棉花、尼罗河流域的三角洲农业、中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
4.地形
地形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地表平坦,土层深厚,便于耕作和灌溉,适宜发展种植业。在山区,地表崎岖,不宜耕作,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评:
评:25min
地形平坦的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
地形崎岖的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a.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料作,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b.地形崎岖,地块狭小,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C.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典型地区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小(<25°),适宜发展梯田。
注意: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谷底——鱼塘
平原——种植业
丘陵——种植业(梯田),林业
高原——畜牧业
江西千烟洲农业示意图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地形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宜发展林业、牧业,且海拔不同,开展多种经营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平原的耕作业,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气候
(2)水源
(3)土壤
(4)地形(地势)
口诀:地、气(光热水气温日较差)、水、土
①光照
②热量
③降水
④气温日较差
活动题: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
1.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
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评:
①纬度高,气候寒冷,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不足,水热配合差,不利于农业活动。
评:25min
活动题: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
2.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
的自然地理条件。
评:
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谷物种植地带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
①地形平坦;②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有深厚黑土分布)等。
评:25min
活动题: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评: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温暖的气候区范围扩大,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可生长的时间变长;冻土层融化,农业可开发的区域扩大,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会扩大。
但是,气候变暖会利于病虫繁衍,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评:25min
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1)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评:
评:25min
(2)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3)农业信息化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农业物联网
(1)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改善作物热量条件;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因素也可以通过人为改造,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2)采用喷灌、滴灌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在缓坡修筑梯田,可扩大耕地面积,还有利于水土保持;
(4)针对中低产田的酸、碱性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中和酸碱度等进行改良;
(5)通过对作物品种改良,可扩大其种植范围。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科学技术水平
农业机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杂交水稻技术、温室农业、肉蛋奶
提高了农业的产量
化肥、农药
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培育良种
冷藏保鲜技术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阅读: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精准农业引领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利用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墒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
农
机
精
准
作业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农业生产决策,以实现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目标。
评:
评:25min
精准农业
评:
评:25min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城郊农业是典型的受市场影响的农业类型,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较多的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
泖港镇隶属上海市松江区,位于松江区西南,地处浦南地区三镇中心。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思考:以上材料内容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美丽乡村之城郊集约型模式:泖港镇
市场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乳畜业等农业类型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荷兰有“鲜花王国”的美称,该国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思考:材料中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荷兰鲜花出口
(2)交通运输条件会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
交通运输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例如,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基本农田保护公示牌
主要涉及数量和素质,比如技术装备的应用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数量,但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3)劳动力
(4)政策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信息,优先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运输
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的产品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阿根廷畜牧产品出口、荷兰鲜花出口
政策
制定相应政策法规,直接干涉农业生产
服从政策导向
耕地、基本农田保护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经营方式
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
饮食喜好、
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的地域类型
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饮食喜好和发展历史,决定了某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技术因素
(1)市场
(2)交通运输
(3)政策
(4)劳动力
(5)技术
口诀:市、交、政、劳、技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重点)
1.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2.主导区位因素
指对该种农业发展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例如:
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举例
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例如青稞),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枕嫩平原的甜菜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珠三角基塘农业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3.限制性因素
举例:
(1)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为主导因素
(2)我国东北、俄罗斯,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作物只能一年熟;
(3)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而对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而言,由于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故热量条件又成为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4.优势区位因素:
指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该区域更有利的区位因素。与东北地区比较,珠三角地区的热量是其优势。下表为我国几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典例:
农业生产
优势区位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北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南疆长绒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水热条件优良,生活资源丰富,但土质较差
(重点)描述农业区位的方法
1.自然条件
(1)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的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谷物的成熟
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产生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利于生产
(重点)描述农业区位的方法
(2)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3)土壤:肥沃如黑土、水稻土、紫色土
(4)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2)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条件
(3)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4)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5)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口诀:地气(光热水气温日较差)水土、市交政劳技
(自然)
(社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
评:25min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
90%
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
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沙特阿拉伯小麦、蔬菜、牛奶产量的变化
活动题:
评:
评:25min
探究活动
1.
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
金用于农业投资。
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2.
沙特阿拉伯在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等。
评:
评:25min
3.
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
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
评:
评:25min
沙特阿拉伯2005年以后小麦产量快速下降,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粮食难以自给,2005年后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投入增多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进步。
总结
农业区
位因素
自然因素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
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运输、
劳动力、政策、
开发历史、饮食喜好。
二、农业布局
概念: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要求: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评:
评:30min
农业部门布局原则
1.一般农业部门布局原则
(1)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
①种植业
——湿润、
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②林业
——山地、丘陵区;
③畜牧业一干
旱、半干旱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花卉、蔬菜、园艺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2)乳畜、禽蛋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
(2)根据生产对象的生活习性布局:
①渔业---湖泊
、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
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
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导
3.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1.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2.常见的农业
地域类型
三、农业地域类型
4.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种植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
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混合型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自给自足
商品化生产
小而全
专业化生产
集中
分散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农业的分类
补充
三、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商品
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二)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乳畜业
混合型农业
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
1.种植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东
亚
南亚
东
南
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2)水稻种植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自足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
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的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1.种植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东
亚
南亚
东
南
亚
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众多,水网密布
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饮食偏好:人们喜食稻米的习惯
(1)自然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或终年高温,光、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
地形: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灌溉水源充足。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P61活动题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
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
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1.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因素
形成条件
水分
热量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能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种植历史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P61活动题
2.不利条件以及解决措施
不利条件:
①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
②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解决措施:
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兴修水利工程。
3.特点:
水利工程量大;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P61活动题
1)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单产高
2)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2.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乌克兰
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机械、技术
交通
市场
4)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以美国为例)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劳动力素质高
机械化、科技水平高
水路、铁路、公路交织,交通便利
广阔的国际市场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
试分析东北地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区位优势
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1)定义: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种植天然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以及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
3)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
地形:
经济区位条件
劳动力:
种植历史:
热带气候,光热充裕,降水丰富
平坦开阔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保留了原始的生产园艺,历史悠久
2)特点: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需求量大
3.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美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4.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2)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肉、皮、毛
拉普拉塔平原
潘帕斯草原
西风带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地价
交通
市场
技术
3)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气候温和,牧草繁茂
位于潘帕斯草原,地势平坦开阔
有河流提供水源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铁路直达东部海港,交通便利
西欧牛肉需求量大
科技水平高,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1)概念
3)特点: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
2)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5.畜牧业——乳畜业
西欧
五大湖群一带
澳大利亚
新西兰
5.畜牧业——乳畜业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技术
温和多雨,日照少,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可用地面积广
牧草灌溉水源充足
靠近消费市场,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加工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4)乳畜业区位条件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对比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原料
供应
相同点
不同点
经营
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产品
相同点
不同点
市场
不同点
牧草、饲料
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以天然牧草为主
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化经营
规模较小
生产规模大
畜牧业、生产乳畜产品
牛奶及奶制品
肉类
鲜奶满足国内
奶制品主要出口
主要面向
国际市场
5)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异同
小麦
放牧地
休耕地
牲畜
农作物
小麦
玉米
牧草
饲料
牛
猪
羊
经营模式
定义: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所种植的谷物或作为口粮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6.混合农业——混合型农业
西欧
北美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6.混合农业——混合型农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地形
水源
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地势平坦开阔
墨累河、达令河以及东水西调保证水源供应,灌溉条件较好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
政府扶持鼓励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分明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忙碌)
播种(忙碌)
生长季节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忙碌)
剪羊毛(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混合型农业
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
灵活性强,市场适应性强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混合农业特点
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法国葡萄园
法国葡萄酒
橄榄
普罗旺斯薰衣草
7.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技术
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利于糖分累积,冬季温和多雨,适宜牧草生长
多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广阔
有便利的海陆交通
集约管理,机械化水平高
7.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种
植
业
热带种植园
农业
商品谷物
农业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
橡胶:东南亚、巴西
咖啡:南美洲、非洲
油棕、棕油:马来西亚
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需求量大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廉价充足劳动力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单产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廉价充足劳动力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工业发达
科技发达
东亚、南亚、东南亚
小农经营
单产高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水利工程量大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畜
牧
业
大牧场
放牧业
乳畜业
混
合
农
业
混合型
农业
地中海式
农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草原面积大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发达
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
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阔
饲料供应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
新西兰
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灵活性强,市场适应性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优越自然条件
人少地多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葡萄、橄榄
地中海气候
夏季热量、光照充足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特点
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1
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2
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3
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4
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5
评:
当堂检测
右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
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动力和市场,
则图示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印刷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检: